浓浓爱心为残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3440
颗粒名称: 浓浓爱心为残童
分类号: G47
摘要: 而高秀英,一位从小在福利院长大的盲人后代,却以自己健全的身躯和赤子般的爱心,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这个特殊群体。高秀英有颗极其善良的心。活生生的现实咬噬着高秀英的心,使本来一直渴望去当兵的她,立志要做护理工作。1983年,高秀英高中毕业,多年来福利院资助并照顾了她的一家,她觉得最大的报答,就是为福利院工作。高秀英护理孩子从不为孩子的残缺吓得后退,她说这得益于她从小生长的环境。高秀英护理病残儿,事事为孩子着想。从1984年开始,高秀英连续8年被院里评为先进工作者。对年龄这么大的孩子,训练听力,显然已晚了,但高秀英没有放弃。一次,高秀英洗手时,头在水龙头上碰了一下,她疼痛的表情,让金兰看到了。
关键词: 残疾儿童 福利院 儿童

内容

你也许去过福利院,见到过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儿童。他们或肢体残缺,或先天弱智,置身于他们之中,你或许不忍目睹他们的种种怪异之举,你或许也不愿走近他们,更不要说去亲近他们了。而高秀英,一位从小在福利院长大的盲人后代,却以自己健全的身躯和赤子般的爱心,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这个特殊群体。高秀英有颗极其善良的心。由于父母均双目失明,从记事起她就成为父母的“眼睛”。母亲有几次洗衣服手碰破了,破布一扎就算包扎了伤口。高秀英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福利院的孩子们医疗条件更差,旧棉花一烧,就成了擦伤口的消毒棉……活生生的现实咬噬着高秀英的心,使本来一直渴望去当兵的她,立志要做护理工作。1983年,高秀英高中毕业,多年来福利院资助并照顾了她的一家,她觉得最大的报答,就是为福利院工作。她选择了最苦最脏的护理工作。她护理的第一个孩子叫军星,脑瘫患者,由于腹泻住进了医院。那晚,劳累一天已很疲倦的她得知孩子需输血,她立即要求为孩子输了200CC,医院里的大夫,护士都劝她回去休息,可她反过来叫他们不要告诉福利院她为孩子输血的事,她是怕一旦院里知道,会让她休息的,而她不愿意这样做……直到护理军星的另一位护理员去医院,才得知这事。高秀英护理孩子从不为孩子的残缺吓得后退,她说这得益于她从小生长的环境。护理银红时,孩子被烫伤的面部及身体其他许多部位都已面目全非,没有足够的勇气和爱心是很难做到天天为孩子换洗尿布,擦拭身体的……高秀英护理病残儿,事事为孩子着想。孩子老睡着,不利生长发育,她就抱孩子多晒太阳;孩子营养不良,她就从家里带鸡蛋、蔬菜给孩子吃……她常为孩子洗澡、理发,训练他们自理大小便,许多残儿固执地叫她“妈妈”。从1984年开始,高秀英连续8年被院里评为先进工作者。1988年国家民政部授予她特殊教育奖。1995年,她从护理转入特教工作。面对29个肢残、弱智儿童,她深切感到:做好这项工作,没有强烈的爱心和耐心,寸步难行。金兰既聋又哑,还有中耳炎。3岁时,转到了她的班。对年龄这么大的孩子,训练听力,显然已晚了,但高秀英没有放弃。每天,她不厌其烦地用声音来刺激孩子的听觉,锣声、鼓声、砂锤声,在震动金兰耳膜的同时,也刺激着她的听觉神经。一天下来,疲劳不说,脑子总觉得昏昏沉沉,爱人说她为了几个傻孩子,不值得这样做。可她觉得,孩子已经失去了父母,她就是孩子的亲人,不管孩子能恢复多大的听力,她也要坚持下去...一年多的时间,两个砂锤摇烂了,金兰对声音开始有了感觉。每次锣鼓的响起,她都支起耳朵,那听的样子着实让高秀英徼动。她从孩子每一点小小的进步中,都尝到了付出的甘甜。一次,高秀英洗手时,头在水龙头上碰了一下,她疼痛的表情,让金兰看到了。小姑娘立刻跑来,一边用小手抚摸着她的头,一边用嘴去吹。要知道聋哑儿童一般不会“吹”的,为了教孩子学会吹,她一次又一次撕纸屑,成千上万遍地教……高秀英有时也觉得累极了,她把自己的全部爱心都奉献给了残童,此生追求,无怨无悔。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