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福海印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2040
颗粒名称: 沙福海印象
分类号: F272
摘要: “其实,我也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已是工程师又有“厂长”头衔的沙福海这样给自己定位。
关键词: 企业精神 企业责任 企业管理

内容

“其实,我也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已是工程师又有“厂长”头衔的沙福海这样给自己定位。
  15岁参加工作到市建三公司当瓦工、木工,1985年提职,1988年承包了市建三公司加工厂至今,已有30年工龄,现年45岁的沙福海依然不改工人本色:厂里的各个工种他都能“拿得起放得下。”他说“企业离不开职工,职工离不开企业”。当然,企业更离不开一个好的管理者。
  工人出身,最知工人们想什么。当10年厂长,沙福海使这个百人小厂平均年利润都在25万元以上,工人的收入也由1988年人均年收入1512元增加到1997年的人均收入7170元。
  十年经营,沙福海真把厂子当成自己的家来管理。每天工人上班前他已把厂子巡视过了,每道工序该怎样干,进度是多少他心里早有了底;下班后,工人们回家了,他还要在厂子转几遍,确定没问题了才放心回家。购进原材料时,他心里早有一笔账,何时进货价低,他都心中有数。企业步入市场经济后,为找米下锅,让工人把手中的饭碗端稳,而且碗中的东西还要越来越多,沙福海更是费尽心思。每晚回到家,正当壮年的沙福海却连电视都看不下来,就呼呼睡着了。有这样心中装着工人的厂长,工人们放心。
  沙福海赢得了许多荣誉:多年的市建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者、全区优秀人民调解员、西北地区城建职工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1997年银川市劳动模范等等,但沙福海“感到荣誉沉甸甸的,再多的荣誉也已过去,以后怎样才能干得更好?”沙福海始终有一种危机感。
  市场经济使集体企业性质的市建三公司加工厂与同行业的个体户、私营企业的竞争无法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求生存只有靠质量、靠信誉。10年的管理,工人们都已了解了这位沙厂长。每一件活,无论在质量还是在工期上,工人们都自觉遵守各项要求,早已不用厂长费口舌了。每一次活都干得漂亮,让用户满意,记忆深刻,以至第二次主动找上门来。前年,长庆油田燕鸽湖基地的楼房需要一批铝合金门窗,得到消息后,沙福海赶去联系,起初对方不信任他们,经不住沙厂长诚恳的态度和斩钉截铁的保证,对方试探性地说:“给你们一幢楼的活,三天后交货”1000多平米的活三天交货,谈何容易!回到厂里,紧急召开生产会,三天三夜加班,当成品铝合金窗按时送到货主的质检员手中时,他们惊讶于沙厂长的活干的规格、尺寸是那样标准,最后,对方又以比给个体户的价格高出10元的价钱给了沙厂长二幢楼的活。第二年,他们又主动找上门来,给沙厂长活干。
  被推向市场的建筑企业,目前最难的两件事“一是找工作面难,二是结算难”。沙福海不可避免地也被这两件事困扰着。在建筑行业干了30年,知道沙福海名字的人也多了。东奔西跑地找工作面,沙福海已经习惯了。结算难就多跑,财务人员跑,他也跑。
  “厂子就是工人的家,厂里没活,工人就挣不来钱,结不回来账,就没钱给工人发钱,厂长就当得不他说:“压力就是动力。”这就是沙福海一个工人厂长。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沙福海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