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术通过鉴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0509
颗粒名称: 栽培技术通过鉴定
分类号: F302
摘要: 由宁夏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和区科委蚕桑办共同主持的自治区重点研究项目“宁夏灌区丰产桑园建立与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经过课题组人员四年的刻苦攻关,于近日顺利地通过了自治区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
关键词: 栽培技术 林业技术

内容

由宁夏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和区科委蚕桑办共同主持的自治区重点研究项目“宁夏灌区丰产桑园建立与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经过课题组人员四年的刻苦攻关,于近日顺利地通过了自治区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这项研究开始于1994年。经研究配制的“951”号生根剂,使桑树硬枝扦插生根率高达97.8%,成活率达85.6%,成功地解决了多年以来由于良种苗木难以快速繁育对宁夏蚕桑生产发展造成的阻碍。课题组在吴忠市高闸乡建立了200亩丰产桑园示范样板林,并以此为基础,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参观等方式,指导吴忠高闸乡、扁担沟乡和青铜峡蒋顶乡、邵岗乡等地共建丰产桑园3000亩。为了增加农田经济效益,还采用了桑园间配套栽培西瓜、山芋、蔬菜、小麦等农作物技术。四年来,这3000亩桑园,平均每亩产桑叶量高达2000公斤以上,每亩可供养蚕2.5-3张,农作物间种与养蚕总收入达1186.35万元,是建园及种植总投入的4.41倍,其收益明显高于小麦、玉米、水稻等其他主要农作物。宁夏灌区丰产桑园建立与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给农民带来了致富的福音,吴忠、青铜峡市先后涌现出一批亩产值达1700-2000元的养蚕示范户。目前,宁夏桑园面积已达两万亩左右,并建起了摷丝厂,生产出的宁夏丝绸以其优异的品质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作为宁夏一项新兴产业的蚕桑业,已被自治区纳入扶贫扬黄灌溉跨世纪“1236”工程。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吴忠市
相关地名
青铜峡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