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人去诗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17297
颗粒名称: 春花秋月人去诗存
分类号: I054
摘要: 近应邀撰写《宁夏文学史稿》关于新、旧体诗的章节,不禁回忆起宁夏当代文学史上的一星火花——薄命诗人陈幼京(1955 - 1984)女士,她离开尘世已经14年了。
关键词: 宁夏 陈幼京

内容

近应邀撰写《宁夏文学史稿》关于新、旧体诗的章节,不禁回忆起宁夏当代文学史上的一星火花薄命诗人陈幼京(1955~1984)女士,她离开尘世已经14年了。幼京为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陈企霞的最小的女儿。因其父搆祸,坎坷与生俱来。16岁时即不得不到内蒙古大草原上落户,经历了文学作品中曾经描绘过、我却不忍形诸笔墨的劫难,使她少女的身心都受到严重的创伤。然而,幼京是不肯向命运屈服的。1978年,她虽仅有初中毕业的学历,却以同等学历资格一举考取了宁夏大学中文系本科。也就在这前后,她开始了新诗创作,用笔将她多难的经历、感情的波涛倾泻在稿纸上:“我离开天堂时/上帝给我一支灵魂的笔/我来到人世间/大地给我一张生命的纸/于是泪和血合成了墨汁/于是笔便在纸上写成了字/我把我化作了它/又把它献给了你”(《春花秋叶序诗》)是的,幼京的诗就是她自己的化身,是她的血和泪,她的心灵的独白。我就在这时认识幼京的。她把自己的诗拿来给我看,清丽、纯情、凄婉、真切,深深地感动了我;我帮助她找地方发表。此后,她写得逐渐多起来,并向外投稿,在《诗刊》、《宁夏日报》、《朔方》、《青海湖》等多家报刊上揭载作品。我为一颗年轻的诗星出现而高兴。1982年,幼京大学毕业,在宁夏作家协会协助工作了一段时间便因落实政策而回北京,分配在《文艺报》工作。临行时我赠她一首七绝表示了为她庆幸和对她希望的心情:“梦里京华几度归?风波历尽历朝晖。冰霜练就腾空翅,好向云霄奋力飞。”以为她从此天宽地广了。讵料幼京回京后还不到两年,就传来了她沉重的讣音。对于年轻诗友的骤殒,我十分悲痛。长歌当哭,当时我写下了《忆江南三首哭幼京》。风雨尽,相共迓新晖。犹记前年赠尔句,长空从此任鹰飞。何故去无回?伤心事,最是丧青春。绿叶凋零黄叶在,白头竟送黑头人。无语泪沾巾。春花好,秋叶寄情真。才得惠风吹蓿蕾,竟抛泪雨吊诗魂。魂去卷留痕。幼京生前将自己的40多首诗油印成册,自题书名《春花秋叶》。谁知竟成谶语:诗人的青春生命真像春花一样短暂,像秋叶一样飘零啊!作为幼京生前一位年长的朋友,我自然希望《春花秋叶》能够正式出版,这也是对幼京的一种纪念。因而为之编辑和奔走,几经周折,终于在1992年出版面世,这时距幼京撒手人寰已经8年了。我在诗集的《代跋》中写道:“这本诗集是幼京心泉的流泻,对人生感受的结晶,是她29年短暂生活历程印在人间的一点踪迹。”说的都是实况。老诗人蔡其矫和作家李準分别给《春花秋叶》作了序。李準在序中评论说:“幼京的诗是清丽的,文字平易朴素,深沉蕴藉。幼京的诗是诚实的,诚实得好像愿意把一颗心端在手里让人看。这样的诗就去掉了矫揉造作,也就去掉了假和丑,变成了真正的美”;“虽然这些歌是凄楚的、悲凉的,但仍然是一个少女的心声。”并举《春花和秋叶》这首诗中的一节为证:春悄悄地走秋默默地来大地深深地沉思于是,我写下了这生命的诗这含泪的字我读《春花秋叶》,我深深怀念幼京。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幼京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