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石榴图》真伪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17278
颗粒名称: 齐白石《石榴图》真伪辨
分类号: J22
摘要: 不久前,朋友介绍他那里有幅齐白石《石榴图》,请我看看真伪。齐白石的画,原作我只是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看到过,在我区尚未见到。为增见识,我即欣然应命。
关键词: 石榴图 齐白石

内容

不久前,朋友介绍他那里有幅齐白石《石榴图》,请我看看真伪。齐白石的画,原作我只是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看到过,在我区尚未见到。为增见识,我即欣然应命。这幅《石榴图》,画心横33厘米,长134厘米,是4尺对开条幅。全画用一色白绫装裱,未加距条,边宽5厘米许,背有10多厘米未包首,粉色签条亦未题字。整体尚新,装裱时间算不上太长。从画面分析,纸张颇旧,且有多处折裂,其中有几处补缺,而色泽一致。另外,还有油渍点状多处,在光线不强的室内很难辨清是自然状态还是人为的。从纸张色泽上看,初看给人以旧画揭裱的印象,但在强光之下观之,显然是人为作旧,仅就纸张即可得出结论,实属赝品无疑。但要造出一幅真正蒙人眼的赝品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后来查证资料显示,真正的齐白石《石榴图》原作横33厘米,长102.5厘米,画面的上半部分画着4个石榴,其中一个已裂开见了,画面的下半部分画一堤筐,筐内放了3颗寿桃,筐底露出数片桃叶。画面的右边偏上部分题款是“寄萍堂上老人齐白石制”10个字,款下边距离较大的一个地方盖着一枚阳文刻印章“偕山翁”3个字,这是白石老人在其作品中常用的印章之一。整个画面一气呵成,充满了天真和生机,笔墨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往无前,没有修饰,没有拖泥,是一幅纯青练达的精品。当然,真伪之作同时存在是比较容易鉴别的。但多数情况下并无原作可以参照,况且作伪者并不只是以某一幅作品为蓝本。大量的伪作却是取其原作的笔意而假其名,以绕观者之眼。伪作《石榴图》是属前者的一种。画面上纰漏较多,就画理而言,其一是提筐的把子与画面成平行线,这是犯了绘画之忌。其二,题款与筐把等齐,全然不考虑穿插,造成画面上下两个部分脱节。其三,用笔用墨拘谨,缺少流畅。仅上所述,所谓齐白石《石榴图》作伪已经露骨,无须多言。但愿藏友多加小心,切勿视假成真。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齐白石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