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梅英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1997年她在银川市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中被评为先进女能手;银川市妇联还授予她“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她的千头养猪场目前已成为银川市郊区较大的个体养殖场。面对荣誉和成绩,解梅英百感交集,她说:“这一切来得并不容易,我会珍惜,以后的路还很长、很艰难,我不会被困难吓倒。”解梅英快言快语,对记者侃侃而谈:我饲养的猪,由于品种好、岀栏快,目前不仅供应银川市场,还远销内蒙古等地,不过我一点不敢松懈,天天呆在猪场。大过年的,我和猪呆在一起;别人家的孩子放学回家能吃上可口的饭菜,而我的孩子只能用方便面充饥。作为母亲,我心里确实不是个滋味,但回头想想,啥事也不能十全十美,干事业就得有牺牲,好在孩子懂事,学习挺好,让我有些安慰。现在谁见到我就说:你现在可发了,言语中露岀羡慕之情,但谁知道这些年,我吃了多少苦才有了今天。1987年,解梅英的丈夫因包工失败赔了十多万元,把本不富裕的家赔得一贫如洗。面对沉重的打击,丈夫心灰意冷,对什么事都失去了信心。为了这个家,更为了让丈夫鼓起生活的勇气,她开始了在新城菜市场卖菜、卖鸡、卖鱼的生活。她的行动感动了丈夫,和妻子一起干了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他们已有了积蓄。1997年下岗职工增多,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凭着几年的市场经验,解梅英毅然放弃市场生意转而发展养殖业。她们向朋友借款7万多元又拿出十几万元投到了养猪业上。万事开头难。尽管解梅英是一个农村妇女,养猪对她来说依然是陌生的。她边实践边摸索。白天喂猪,扫猪圈,消毒猪圈,给猪洗澡,给病猪吃药打针。晚上还要守在猪圈旁观察猪;对各种饲料进行实验,选择最好的饲料还要加入利于猪生长的微生素、矿物质、氨基酸、乳酸菌和微量元素等,并对饲料进行高温消毒处理后喂养。她们配置的饲料营养价值高、成本低,猪很容易上膘。猪场引进杜罗克,达约克等进口猪种,进行杂交养殖,缩短了出栏期。在喂养期间,解梅英还自修了生理、病理、药理学等知识,对猪的一些急病能够自行处理。解梅英把全部心血都献给了养猪业,逢年过节也无法同亲戚朋友团聚,今年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她都是守在猪圈旁,很多亲戚朋友都劝她“家有万贯,长毛的不算”,怕她付出那么多辛苦后又赔钱。倔强的解梅英不那么想,她认为:既然投入了那么多资金,吃了那么多的苦,不干出点名堂怎么行。解梅英的辛苦终于换回了收获。她喂养的猪4~5个月就可出栏,瘦肉率、抗病率都很高。解梅英致富不忘乡亲,多年来她无偿给同村村民提供肥料。在她的带动下,全村已有二十多家干起了养殖业,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但解梅英并不满足现状,决心要扩大养殖场,走专业化、科学化养殖的道路,最终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养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