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天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17048
颗粒名称: 一样的天空
分类号: I058
摘要: 二十世纪末,作为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儿童文学,像一颗光辉微弱的星星,虽然在努力地闪烁它的光亮,却依然不能亮堂堂地照燿亿万少年儿童们渴求读到好书的眸子。 因为情况正是如此不尽如人意,所以当我捧读李银泮的长篇儿童小说新著《同饮渝河水》(山西希望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时,喜悦的心情就不言而喻了。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儿童小说

内容

二十世纪末,作为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儿童文学,像一颗光辉微弱的星星,虽然在努力地闪烁它的光亮,却依然不能亮堂堂地照燿亿万少年儿童们渴求读到好书的眸子。
  因为情况正是如此不尽如人意,所以当我捧读李银泮的长篇儿童小说新著《同饮渝河水》(山西希望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时,喜悦的心情就不言而喻了。
  当然,在这部书里,我们依然可以很轻松地看到李银泮另外两部长篇儿童小说《塬上的日头》和《夏日遇险》的影子。因为其主题依然是六盘山区农村少年儿童艰苦求学、咱强自立的故事,其情节依然是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的不同际遇。但,这一次,不再单纯是农村的少男少女怎样艰难困苦地担负着穷困家庭的重担,靠自己的双手挣取自己的学费;也不再单纯的是山区的少年怎样地在陌生的城市里与好人合作、与坏人斗争,在险境中自救的故事。《同饮渝河水》无论是主题的深化上、故事情节的选择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行文结构的安排上,都已远远地超出了前两部小说。
  首先,作为渝河镇六年级毕业而靠真才实学考入县城一中的狗剩、玫瑰、虎娃、小叶等几个山村孩子,既为着能考入县城一中而高兴、自豪,但却也为着即将开学而不得不拎包背筐每日至县城拾破烂来挣取学费。这种现实,在六盘山区,依然是很普通的存在。但可贵的是,这些孩子并没有以为这样做有辱什么或不好意思,即使是已报名入学,依然每周六在城里拾破烂一天才回家,以弥补学费的不足。按狗剩的话说:“咱是贫困 !咱是没钱 !可是咱有这个 !有这两只手。”他还说;“有了钱不算富 !有了知识才算富 !”并且他靠学到的知识,精心种植小麦良种,为来年的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认为,这群山里孩子,正是山区的希望所在。
  其次,乡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接触与碰撞,恰好显示了城市孩子娇生惯养、不知生活艰辛,只知享受、动辄开口向家里要钱的弱点,深刻地反映出当今城市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一味地追求高分,一味地想要制造出神童、天才,却不知恰恰扼杀了少年儿童的天性。所以,当一帮城市孩子来到了乡村后,发现了俯首可拾的作文题材,发现了随处可见的美丽风景,流露出他们原始的玩乐的天性,无怪乎他们要高唱:走走走走,走啊走/快到乡下走/乡下没有作业/只有自由....小说由马上要到县一中上学的几个拾破烂的乡村孩子与也将到县一中上学却正在补课的城市孩子的一场打斗开始,到他们都成了一中的同学,并且成了好朋友结束,整个过程,都演绎着贫穷与富足,艰韧与软弱,调皮与忠厚,自立与享受的交融与碰撞。
  最最充满温情与魅力的是:这部小说,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城市女孩白佳佳与乡村女孩玫瑰两种天地、两种生活、两种境遇,却原来是亲生姐妹这一线索。玫瑰原本也是城市人所生,只是因为她是女孩,又是计划外生育,父母为不被开除公职、削官为民而将她遗弃农村,却使她过着与亲妹妹白佳佳有着天壤之别的生活。这一线索(或问题)的出现,除了写作上的悬念、引人的作用之外,我想李银洋是寄寓了它以深意的:同为一母所生,只因农村、城市之别则命运迥异;推而广之,同饮渝河水,而农村与城市的孩子多么的不同;再推而广之,—样的天空,一样的人,仅仅因为地域、环境之不同,则派生出多少尊卑贵贱、恩恩怨怨。我认为,这不仅是李银洋儿童小说中的一种新的内容与情节,更重要的是他小说中一种新的血液与思想。
  由此而知,李银泮在他的儿童小说创作中,注入了更深层次的对人(哪怕他只是10岁左右的少年儿童)的分析与思考。这是我们对他以后创作儿童文学充满信心与热切希望的最充足的理由。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