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籍教练不是“救世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16120
颗粒名称: 处籍教练不是“救世主”
分类号: G808.191
摘要: 新赛季开始前,中国足球界掀起了以聘请外籍教练为特征的新一轮“洋务运动”。
关键词: 教练员 球类运动

内容

新赛季开始前,中国足球界掀起了以聘请外籍教练为特征的新一轮“洋务运动”,新一届国家队请来英国籍教练霍顿,上海申花队续聘安杰伊,延边敖东队留住了崔殷泽,四川全兴、山东鲁能、沈阳海狮、广州松日、成都五牛等许多俱乐部也纷纷聘请“洋帅”。中国足坛在如何看待和引进外籍教练这一问题上曾数度周折,几经反复,从最初对外籍教练的过高期望,到后来以为洋教练比中国教练也好不了多少,直到现在认为洋教练确实比国内教练要高出一筹。这种观念上的轮回,是封闭而又落后的中国足球在实现职业化过程中所必然要出现的现象,也反映了人们在看待外籍教练方面趋于成熟和理性。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要向洋教练要理论、要观念、要方法,而不仅仅是要成绩。但与此同时,中国足坛始终存在着一种误区,那就是有人依然把请洋教练当做一剂速效药丸,把振兴中国足球的希望寄托在新的“救世主”身上。如果我们请来外籍教练,只是期望他们能带队赢几场球,或是完成保级任务,或是冲击冠军成功……战绩稍有不佳,便准备一“炒”了之。这样做无疑又将落入功利主义的陷阱,本末倒置,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不仅浪费了国家的外汇,还会坐失大好的学习机会。从许多国家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聘请外籍教练是一项“智力引进”工程外籍教练,尤其是来自足球发达国家的高水平足球教练,除带来丰富的训练和比赛经验外,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在训练、科研、管理以及俱乐部建设等多方面的先进观念和方法,这对足球落后国家无疑是雪中送炭。由于我国经济上还不富裕,水平还很低,能派出国培训的教练和能出外踢球的球员毕竟是少数,因而向送上门的“洋教师”学习,便成为难得、有效的提高途径。向外籍教练学习,也有一个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度的问题。倘若把引进外籍教练比喻为中国足球软件投资的话,那么完善国内足球运行机制则是使“软件”充分发挥功效的“硬件建设”。试想外籍教练如果面对的仍是“夜郎自大”的足球管理层,如果竞赛风气仍然不正,如果球员们除了金钱就不知为谁踢球为谁练…那么我们聘请外籍教练只能是徒有虚名而已。我们在足球方面只能当学生,因此在请来一大批外籍教练后,首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一要虚心,二要务实,三要恒久,这样才能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使中国足球摆脱恶性循环,向上站稳一个台阶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崔殷泽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