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妻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15553
颗粒名称: 他和妻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
分类号: D648
摘要: 时针刚指向六点钟,胡联儒就已起床了,他开始打扫居室及楼道卫生,然后给爱人买好牛奶做好早点,亲自料理爱人服药、吃饭。不到八点钟,胡联儒来到了医院开始了他一天的紧张而又辛苦的工作。
关键词: 职业道德 道德建设 生活家庭

内容

时针刚指向六点钟,胡联儒就已起床了,他开始打扫居室及楼道卫生,然后给爱人买好牛奶做好早点,亲自料理爱人服药、吃饭。不到八点钟,胡联儒来到了医院开始了他一天的紧张而又辛苦的工作。
  来到胡联儒所在的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儿科病室,大约有十几个病人围在胡大夫的身边,只见胡大夫一个个地耐心听诊、了解病情……直到带孩子看病的家长明白和满意。12点10分,胡大夫看完了陆续来就诊的最后一个病人。在同病室的一个大夫说:“胡大夫经常是这样,只要是他的门诊,病人就很多,常常是12点多才能下班。”这位61岁的老人以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的身份在医疗战线上默默耕耘了37个春秋,他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人生辉煌的篇章。在他辉煌的背后,有他自己的艰苦奋斗,也有妻子在事业上对他的关心、理解与支持。
  1987年,胡联儒率领儿科医护人员在全区内首先开展了儿科急救监护,成功地抢救了近千例患危重病的儿童。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胡联儒大夫和全体医护人员奋战在临床抢救的第一线,有时为了监护、抢救一个病人,一天都顾不上吃饭。胡联儒大夫说: “当时我工作很忙,根本无暇照顾家,妻子那时有病卧床,饮食起居无人照料,可她十分理解我,不但没有丝毫怨言,而且还安尉我说'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做医护人员的应尽职责,你安心工作,家里的事和我的病我自己会安排好。'”正是有了胡联儒夫妻间的互敬互爱和互相支持,胡联儒才有工作上的全身心投入和对事业的刻苦钻研。由他领导的儿科医护人员在1987年又创造了宁夏医疗史上的一例奇迹------名患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昏迷了二十三天的患儿被抢救成功。胡大夫回忆说:“病人来到医院已昏迷了23天,我们立即组织抢救,由我带领的全体医护人员全力以赴进行深层次的全面抢救,一道道难关的攻破,一次次地化险为夷,为了挽救病人使他获得第二次生命,7天时间我们医护入员都没有回家,大家全力守护, 轮流监测,终于使病人脱离了危险。后来又经过5个月的精心护理、康复训练以及最新的治疗,病人奇迹般地痊愈了。” 艰苦的工作和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成功的喜悦,患者的家属亲眼目睹了胡联儒带领下的全体医务工作者的高尚人格和医德,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这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集体靠着超人的毅力和巨大的自我牺牲精神创造和托起了这个不寻常的奇迹。
  胡大夫是个好医生,也是一位好丈夫。由于妻子身体不好,有时病重必须要卧床休息,这对本来就肩负着医疗、科研重担的他无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十余年来,他都义无反顾地用他一颗爱家、爱妻的心尽可能地抽出时间精心地料理着他的家和生病的爱人。一天工作的劳累,他已全然不顾,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默默地做着一个丈夫应尽的职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胡联儒以一个男人的宽广胸怀和坚韧、顽强的毅力在家庭与事业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固的桥梁。家和事业才兴。胡大夫深有感触地说:“妻子和我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为了事业,为了病人的健康,累点、苦点,我们都会感到欣慰。”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关桦
责任者
胡联儒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