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乾忆银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15325
颗粒名称: 萧乾忆银川
分类号: I266.5
摘要: 近几年,毎到春节要给萧乾寄一张贺卡,有时也能收到他回赠的贺卡。萧乾曾是《大公报》的投稿者,后来成了它的编者。萧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大公报》驻英特派记者、随军记者,驰骋二战时的西欧战场,采访过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会议等重要事件。可是,他的思想仍在“远行”。这次,应我请求,寄来四篇写于一个多月前的短文,从文章可以看出,他仍以赤子之心关心祖国,思考人生。萧乾和文洁若是一对患难夫妻,在坎坷的人生途中,“棒打不散,雷劈不开。”一年前,文洁若放下自己的写作、翻译计划,用心关照萧乾的饮食起居。我们衷心祝愿文洁若如愿以偿,萧乾先生健康长寿。
关键词: 萧乾 书信

内容

近几年,毎到春节要给萧乾寄一张贺卡,有时也能收到他回赠的贺卡。今年,收到的却是发自北京医院的回信一在他的夫人文洁若给我的回信中,附有一封病中的他自己执笔的短信,短信说,“我们时常回忆我们那段相处的日子,不长,但十分丰富而愉快。”那是1989年10月,他因公务偕夫人到银川,我和顾页访问了他。那年,他79岁,精神很好。在宁夏宾馆的一处房间里,他稳坐在沙发上,不抽烟,甚至不喝茶,侃侃而谈了两个多小时,话题涉及到新闻改革、报纸副刊、文风、青年人成材、书评等方面。萧乾曾是《大公报》的投稿者,后来成了它的编者。我们问他有何感想,他说:”我以投稿者的心情来编刊物。” “怎样才能成为名记者? ”他以同时代的范长江为例,说:“范长江由于勤奋工作,工作出色,得以社会承认,才成为名记者。”总之,我们沟通得很真诚,谈得很愉快。1992年5月,在他文学生涯六十周年的时候,他又回忆那次银川之行:“觉得银川景物极好。”“了解'文化大革命’时,江青一伙对回族人民的迫害,十分气愤。”“在那里,看到扶贫的具体措施。对治沙工作,印象极深。”萧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大公报》驻英特派记者、随军记者,驰骋二战时的西欧战场,采访过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会议等重要事件。建国后,担任文艺刊物的编译领导工作,“反右”和“文革”中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复出,任中央文史馆馆长等,并以极大的热情,继续勤奋著、译。他的小说、散文、特写、随笔、文论、译著等,蜚声中外。萧乾是个喜欢“跑江湖采访人生”的人,但是,年龄不饶人,在这封短信中,他说:“我已88岁了,恐今生不再远行。”可是,他的思想仍在“远行”。这次,应我请求,寄来四篇写于一个多月前的短文,从文章可以看出,他仍以赤子之心关心祖国,思考人生。萧乾和文洁若是一对患难夫妻,在坎坷的人生途中,“棒打不散,雷劈不开。”一年前,文洁若放下自己的写作、翻译计划,用心关照萧乾的饮食起居。她在这次来信中说:“我希望能让他活到100岁。”我们衷心祝愿文洁若如愿以偿,萧乾先生健康长寿。19981.30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萧乾文洁若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