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15324
颗粒名称: 萧乾
分类号: I206.7
摘要: 1910年1月27日生于北京一个蒙族贫民家族。16岁时秘密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被张作霖的侦缉队逮捕,后经营救出狱。1934年秋,从北京乘火车西行,写有以塞外风光、社会风貌为题材的特写《平绥琐记》。1935年从燕京大学毕业,到天津《大公报》编副刊。次年,赴伦敦,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大公报》驻英特派记者。1944年, 任随军记者,随盟军挺进莱茵河;他是柏林攻克后第一批进入柏林访问的记者之―。1946年回国,继续在《大公报》工作,兼任复旦大学教授。1948年赴香港,参与策划香港《大公报》起义,并参加了香港中共地下党对外宣传刊物《中国文摘》(英文版)的编译工作。
关键词: 萧乾 文学创作

内容

1910年1月27日生于北京一个蒙族贫民家族。自幼半工半读,织过地毯,送过羊奶,当过练习生。16岁时秘密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被张作霖的侦缉队逮捕,后经营救出狱。1933年发表第一篇小说《蚕》,从此开始文学创作生涯。1934年秋,从北京乘火车西行,写有以塞外风光、社会风貌为题材的特写《平绥琐记》。1935年从燕京大学毕业,到天津《大公报》编副刊。曾采访鲁西、苏北大水灾区,写有长篇特写《流民图》。1938年,长篇小说《梦之谷》问世,并采访修筑中的滇缅公路,写成著名特写《血肉筑成的滇缅路》。次年,赴伦敦,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大公报》驻英特派记者。1942年,在小说家爱•摩•福斯特和汉学家阿瑟•魏礼的举荐下,成为剑桥大学王家学院英文系的研究生,专攻“英国心理派小说”(意识流小说)。1944年, 任随军记者,随盟军挺进莱茵河;他是柏林攻克后第一批进入柏林访问的记者之―。写有《到莱茵前线去》、《南德的暮秋》等著名特写。1946年回国,继续在《大公报》工作,兼任复旦大学教授。1948年赴香港,参与策划香港《大公报》起义,并参加了香港中共地下党对外宣传刊物《中国文摘》(英文版)的编译工作。
  1949年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先后任英文刊物《人民中国》副主编、《译文》编辑部副主住、《文艺报》副总编、《人民日报》文艺部顾问"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复出,先后任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中国作协理事、中央文史馆馆长"晚年十余次出访欧美及东南亚进行文化交流,并写了三百万字的回忆录、散文、随笔、报告文学。出版中乂著作40余种(包括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卷本《萧乾选集》),《尤利西斯》(与文洁若合译)等译著100种;英文著作8种。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萧乾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