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她牵动了多少人的情怀,使人梦想着领略她的风光,她的原始的文化,并由此产生出一种深深的向往。向往着在清冽的圣湖中沐浴洗礼;向往着高原上燃烧的太阳;甚至向往着那无边的荒原。不是吗?郑钧的《回到拉萨》、朱哲琴的《阿姐鼓》,那动人心魄的高亢旋律是那样的荡气回肠,激起人们深深的渴望;余纯顺的旅行笔记《走进阿里》则给人比较具体的心理及感情体验,从中感受最多的是人在茫茫自然中的情绪变化,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电影《红河谷》通过视觉的画面更为直接地展现了西藏的风貌,仿佛能使人亲身感受到那里的风土人情。西藏,一个充满魔力的地方,人们唱不尽、说不尽、写不尽、拍不尽的地方,她永远植根于人们心灵的世界。
当我阅读由东方出版中心推出的文化大散文系列《阳光与荒原的诱惑》(巴荒著)时,使我对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种认识不同于其他媒体(作品)描绘的西藏景象所给予人们产生应有的感知,而是对植根于西藏遥远的古文化产生的心灵体验。作者巴荒是一个女画家,她两年之中4次进出西藏,对西藏“荒原文化”进行了坚韧不拔,置生死于不顾的考察、探寻。那高原的阳光与荒原,深深地诱惑着她,于是使她感受到了生命搏击的激情,使她产生了无限的精神力量。 因此她笔下的拉萨日光城、雅耆河谷、阿里、冈底斯山、孔雀河边寨、古格的废墟、日喀则校园等洋溢着激越的生命哲理的光辉,因为这是她以穿越历史时空、寻找人类文明起源的执著追求,以自己生命之火点燃起的精神之光所凝结成的能量,重蹈人类生存发展的艰难旅程的结晶,所以她的作品充满了圣洁的美、探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韵味。我尤其喜欢她的《穿越秘境》,以似梦似幻的手法,在远古与现实的更替之中完成了一次生命对历史的永恒追问。的确,我通过阅读巴荒的作品,使我越来越为自己过去对西藏的肤浅认识而感到羞愧,也许西藏神秘的宗教、西藏丰富的人文景观、西藏灿烂的文化, 包括西藏独特的自然风貌,单从书本上、影视中去浏览是无法深入下去的,而只有像巴荒那样亲自去体验、去探寻,以自己全部的真诚和圣洁的爱融合进西藏的“血液” 中才能有所感悟。无疑西藏这个世界屋脊,在我心中显得更加高不可攀,更加神圣,也更加令人向往。阳光与荒原的诱惑,激起了巴荒去认识、理解、探寻西藏,她又用了 10年时间在心中解了西藏情结。“每走一遍西藏,都是一次朝圣,每一次朝圣都是在自身未知的领域里再'旅行'一次;我打开沉甸甸的‘西藏日记',拿起笔重新整理它们,我就又走进了西藏……”由此可见西藏已成了她的生命体验,成了她的精神养料。 西藏不但净化了她的心灵,而且使她超越了个体生命的意义,而揭示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阳光与荒原的诱惑》激起了我对西藏的兴趣,以及对冒险的种种幻想,虽然我不可能去西藏,但通过阅读该书,使我认识了西藏这块圣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