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底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9540
颗粒名称: 文明的底线
分类号: D648
摘要: 有人说,道德和法律犹如一生中相依为命的母子。道德先于法律,孕育了法律,补正了法律;反过来,法律又反哺了道德,弘扬了道德,延绵了道德。文明与法律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一个人杀人越货、欺男霸女、道德败坏,其行为千人发指,自然就会受到法律的惩治。法律就像疾恶的钟馗、公正的包公把持着道义的门坎,所以一些谋图不轨之徒震慑于法律的威严而收敛自己的行为,固定着法律对文明约定的“底线”。
关键词: 道德教育 法律

内容

有人说,道德和法律犹如一生中相依为命的母子。道德先于法律,孕育了法律,补正了法律;反过来,法律又反哺了道德,弘扬了道德,延绵了道德。文明与法律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一个人杀人越货、欺男霸女、道德败坏,其行为千人发指,自然就会受到法律的惩治。法律就像疾恶的钟馗、公正的包公把持着道义的门坎,所以一些谋图不轨之徒震慑于法律的威严而收敛自己的行为,固定着法律对文明约定的“底线”。但就像钟馗不鞭打屈鬼游魂,包公不斩杀市井杂痞一样,法律对一些违反道德、触法不甚严重的行为尚不能奈之如何。像“大法不犯,小罪不断”等行为只靠道德对其约束,效果总归有限,于是也就造成这些行为日益猖獗,损坏了社会风气。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文明程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也就要求法律对文明底线的约定更加吻合于道德规范的要求,使道德的遵守具备法律的可操作性。在这方面一些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比如说下雪天'道路积雪的清扫,对此我们往往是组织大家自觉清扫,但有人就是不自觉,对其也没有什么办法。以前我们也搞过划责任区,效果也甚微。而在美国就有这样的法律规定,下雪天,住宅前的积雪必须由主人每天清扫三次,最早一次不得迟于早上六点半,否则,若有人因雪滑而摔倒,住宅主人不仅要承担一切经济损失,还要承受法律制裁。像这种生活中完全能由人们自觉行动而处理的生活琐事在新加坡都有详细完备的法律条例,甚至连公交车上给妇孺让座的文明行为都作了相应的法律规定。文明借助法律抬高了底线,并不是说就忽略或轻视了人们文明的自觉性,相反,有了这个底线会更好地培 :养、促使人们的文明自觉行为,从这一角度去理解,或许能更好地加强道德建设。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