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起少年儿童侵权案审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9161
颗粒名称: 新中国第-起少年儿童侵权案审结
其他题名: 获奖作品被剽窃丹东少年终胜诉
分类号: DF526
摘要: 我国第一起少年儿童侵权案,经过两年多的“马拉松”般的审理终于有了结果,组委会作出决定:一、以公开方式更正获奖名单;二、通知出版社更正作者名字;三、正式颁奖时,将直接通知黄晓峰。
关键词: 侵权案 审结

内容

我国第一起少年儿童侵权案,经过两年多的“马拉松”般的审理,日前终于有了结果。
  被侵权人黄晓峰是丹东市青少年宫文学班学员,在1994年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中,她的参赛作品《校园的铃声〉,被北京市西城区官园小学学生张某抄袭,并获特别奖(奖金1万元),署名张某的抄袭作品被收入《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歌曲、歌词集》公开发行。
  案发后,黄晓峰的父亲黄振玉向北京市西城区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起诉。在黄振玉、黄晓峰的指导教师滕新华及北京市经济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胡熙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大量确凿的证据面前,经过有关专家鉴定,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于1997年7月14日宣判黄振玉胜诉。张某的指导教师李瀛环、其母丛琳(官园小学教师、本次征集活动复评工作负责人、初级评委)当庭声泪俱下地向黄振玉道歉,并被判赔偿黄晓峰经济和精神损失1.7万元。
  7月23日,本次歌词征集活动组委会作出决定:一、以公开方式更正获奖名单;二、通知出版社更正作者名字;三、正式颁奖时,将直接通知黄晓峰。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檢凤
责任者
黄振玉
相关人物
李瀛环
相关人物
丛琳
相关人物
黄晓峰
相关人物
滕新华
相关人物
胡熙民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