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爱情的文学殿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8677
颗粒名称: 没有爱情的文学殿堂
分类号: I0
摘要: 爱情,是人类美好的情感。在遥远的年代,它是支持我们向往诗意生活的基本信念,而在当今时代,却似乎成了奢侈品和梦想的产物。
关键词: 文学理论 爱情文学

内容

爱情,是人类美好的情感。在遥远的年代,它是支持我们向往诗意生活的基本信念,而在当今时代,却似乎成了奢侈品和梦想的产物。
  在文学的殿堂里,爱情也正在褪下它那本该应有的神圣光芒,显露出贫乏、苍白而不合时宜的面貌。为了爱情而不惜献出一切,或众人围炉朗诵各自的爱情诗的日子似乎不会再有了,我们面对的是一片没有爱情的殿堂。失爱的生存是无望的,但是,这个由金钱拜物教、颓废主义、量化市场和MTV所共同构成的技术主义时代,就这样毫不留情地使我们对爱情的期许成为痛楚的回忆,甚至这种怀旧的心情也因人们对失爱的痛苦缺乏基本的敏感而遭到消解。爱情从我们的生存世界里全面撤退,使人类的心灵开始维系在一些非情感的物质事物上,把自身对物质主义的梦想虚构成前进的幻象,文学也就轻易地接受了大众的躯体,在一种非神圣、非终极的立场上,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哭泣能力。也可能正是因为作家不再对爱情发出颂扬和歌唱,所以使一批真诚的人转向了时代的边缘,在一片假想的世界里开始了对旧爱情的占有。重唱抒情民歌的兴起,就是人们对旧爱情的怀想与占有的最好例证。《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此类歌曲,重新唤起了我们对爱情的向往,它暂时使我们逃离了流行歌曲中对爱情的绝望。我们现在想象12世纪那个非凡的年代,神圣总是充满我们的心怀。由于三个伟大的爱情理论在当时的法国诞生,使真正的爱情在民间经久不衰。阿拉伯德提倡牺牲爱以及与性爱相伴而生的欢乐、愉悦和羞辱;格廉姆则提出了关于自然爱的概念,他认为爱的本能可以使我们通过自己所具有的伟大智慧而了解自身;伯纳德则认为,由于神的中心地位的确立,神灵之光照亮了他所处的时代,也照亮了人间的爱情。我们可以在那个时代的文学中洞悉到爱情在当时的真相。同一个世纪的东方,爱情在烽烟四起的中国却只是一种插曲。传统文化背景下对爱的社会内容的强调,以及由此派生出的清规戒律,使女子失去了爱的自由,男子失去了爱的对象。爱情的非选择性,使中国在几千年来一直上演爱情的悲剧。在我们的古代文学作品中,残留下来的爱情痕迹多是文人与妓女、才子佳人、奸夫淫妇的故事,它使得我们对爱情文化传统的探查成了一个空洞。中国是一个缺少爱情传统的国度,真正的爱情母题在我国的文学中是一个永久的缺席。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楼梦》构成了我国文学史上的奇异段落。曹雪芹对女子的颂扬,表露出了他对神圣之爱的最热烈的召唤。尽管曹氏笔下的爱情法则对社会法则的反叛是有限度的,并且“太虚幻境”的虚无结局也大大消解了爱情自身的超越本质,但是,爱情还是艰难地诞生了, 一如林黛玉那脆弱的性格。《红楼梦》为“五四”文学带来了爱情主题的勃兴,使现代作家对爱情的表达深入到了其本质的景象中。在他们所展示的爱情图景里,赋予了爱情许多与生存相关的神圣内容,无论是对病苦与罪恶的觉醒,还是对圣洁•情.感的期盼,都使中国文学在那个时代获得了一种盼望性的价值品格,至少, 它为中国那功利色彩过于浓厚的思想植入了一种反世俗的精神。即像冰心这样一个女子,也坚持一种用温情来感化人生的写作方式,从而缓和了丑恶的现实对神圣价值的诋毁。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冰心专注于一种神圣之爱的颂扬,以一个作家的生存勇气拒绝了良心荒凉之后的恐怖性。在爱之歌的吟咏中,作家的精神主体回归到了本应有的位置上,从而将写作从历史法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