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的智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8360
颗粒名称: 表现的智慧
分类号: H05
摘要: “侃”是从“侃侃而谈”一词里来的。“侃侃而谈”本指的是一种说话的状态、一种气氛。但自从“十亿人民九亿侃,还有一亿在发展”的顺口溜风靡神州并成为一种现实写照后,人们即认为“侃”是一个动词,一种口若悬河,眉飞色舞的说话状态!只是,讷于言辞,并奉行“言多必失”、“好哨的鸟没肉”之价值观的国人,为何在一时之内兴起好侃之风呢?恐怕大多数人都承认,“侃”的策源地是发轫于惯有语言表现欲和政治敏感性的北京人。
关键词: 学识

内容

“侃”是从“侃侃而谈”一词里来的。“侃侃而谈”本指的是一种说话的状态、一种气氛。但自从“十亿人民九亿侃,还有一亿在发展”的顺口溜风靡神州并成为一种现实写照后,人们即认为“侃”是一个动词,一种口若悬河,眉飞色舞的说话状态!只是,讷于言辞,并奉行“言多必失”、“好哨的鸟没肉”之价值观的国人,为何在一时之内兴起好侃之风呢?恐怕大多数人都承认,“侃”的策源地是发轫于惯有语言表现欲和政治敏感性的北京人。以李冬宝和戈玲间的斗嘴(《编辑都的故事》)为代表的“侃”派的兴起,很快便有了冯巩、李金斗等相声小品的成串俚语推波助澜!而国际大专辩论也升温到前所未有的热度;改版后“东方时空”更注重“坐而侃”,以拓展新闻题材的力度;足球及各类体育比赛的精彩与否,更离不开灵牙利齿的评论员来渲染;一个全民普遍参与练“嘴功”的节目“实话实说”正使众多的百姓“着迷”。“侃”为何有如此魔力,今天我们不妨一“侃”!首先,“侃”是一种意念贯通的表达。它很丰富、也很生动,既枝蔓旁鹜,也集中凝集。它绝不是照本宣科式的,而是很口语化,很有情绪感,能够靠情绪带动语言节奏而使表达充满感召力。特别是,在这一节奏下,表达者会变得很有条理,很酣畅于说话,从而使谈话成为一种能打动对方也感染自己的武器!如张路侃球,李燕侃画,恰如烹制道大菜要很精心,要很多作料,以使菜成为一种丰富的、带有意味的,可叫作“思想”的东西。这样,“菜”就有底蕴了,鱼绝不再是鱼,肉可能成了“东坡肉”。因而,“侃”首先是之于学问的、之于心得的。其次,“侃”是一种说话的境界或曰“场”。仅仅认为“侃”是一种状态是不够的!事实上,除了工作报告外,“痛诉革命家史”或“缠绵的情话”都是一种很好的状态。但“侃”字更投入、更痴迷!除了对于语言倾注巨大的热情,“侃”者还有着极大的表现欲。这种表现以“淋漓尽致”为最高准则,以“水泼不进”为基本要求!因此,在谈话的过程中,“侃”首先形成的是气氛,如热烈、玄妙、惊险等。紧接着便是形成“场”,形成将谈话者和受话者紧密融合在一起的场。侃者从容不迫,完全驾驭听者!临近高层者,即为境界。能将“足球是圆的”上升为一种规律认识,能将茶上升为“哲学”,将酒上升为“文化”。这一境界中,无数人会被打动,如同先哲的“香烟能熏出学问”等等妙“侃”会给我们许多启示一样。再次,“侃”由于基础于学识和智慧,因而“侃”的水准可以显示出人的身份或层次。因为,语言是一种最好的表现个性的东西!它十分感性化,又十分富于变化,它可以输出信息、输出感觉、输出意志等等。因此, “侃”的形式和“侃”的水准成为一种宣传自己,推出自己的良好方式!“侃”得好与坏能体现思维的深与浅,能体现人的信心和某一方面的特质。从这个角度看,“侃”成为一种融入社会的技能。总之“侃”的意图有三:一为过把嘴瘾,如同俗话说的“话匣子打开了收不住”;二为满足表现欲,特别是“侃”不需要特定的场合或特殊形式,表现得好本身即能体验到成就感;三为崭露学识和机智。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