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另一个人走进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8136
颗粒名称: 当另一个人走进来
分类号: H05
摘要: 而羽姗对于湄的温顺忍让并非报以感激,反而像10年前抢走湄的男友森林一样抢走了她现在的丈夫。而羽姗的咄咄逼人终于惹恼了常江,常江一怒之下差点掐死羽姗。湄总认为,宽容是一种美德,甚至在知道丈夫与羽姗的隐情后,也没有责难,她竭力要将自己塑造成一位得体大度的妻子。羽姗认为“温情的时代过去了”。
关键词: 小说 羽姗

内容

如果说大多数女性一生都为爱情所奴役,那么作为女性作家,不抒写感情简直是一种浪费。大型文学双月刊《大家》今年第4期有一篇赵玫为中篇,叫做《当另一个人走进来》。这个故事很简单,却被赵玫演绎得艳丽而神秘,而这一种诡秘是赵玟小说中惯有的独特氛围。女性写小说,往往是凭直觉,情节可以很简单甚或没有情节,只是一堆细碎的感觉或神经质的宣泄。但女性文学中,总有一种女性化的伤感、哀惋、凄美的氛围萦绕其间,这是女作家得天独厚的。况且,不论一位女性的人生经历如何,至少她的情感经历不会是一张白纸,女作家尤甚。这便是她作为作家的原始财富。这篇叫做《当另一个人走进来》的小说的情节是这样的:主人公羽姗从大洋彼岸回来投奔她的女友湄,却和湄的丈夫常江发生了一段暧昧情事。羽姗是那种饱经风霜老练精明的角色,她随心所欲看穿一切又游戏一切;湄多年来,一直是小鸟依人的贤妻,她靠在丈夫这棵树上,固守着她的情感,她的家庭,恬淡而知足,并处处以宽容为美德。而羽姗对于湄的温顺忍让并非报以感激,反而像10年前抢走湄的男友森林一样抢走了她现在的丈夫。于是湄有了一次反叛。湄与苦苦等待她多年的心怀愧疚的男友森林有了一次约会。而羽姗的咄咄逼人终于惹恼了常江,常江一怒之下差点掐死羽姗。羽姗终于明白,她赢不过湄。湄才是赢在最后的那种女性。故事不希罕,普通的婚外恋情,而两位女主人公的性格却耐人寻味。女性作家在刻画女性心理时,尤能将微妙、复杂、矛盾传达得入情入理、出神入化。羽姗激情而放荡,身上有一种自虐而虐人的忿然,她一边与常江眉来眼去,一边对湄说:“我不明白,你究竟怕他(指常江)什么,你为什么不反抗?! ”在与常江欢爱之后,在三个人的餐桌上居然明目张胆地提示湄这段隐情。而湄仍浑然不觉。在这篇小说中,最耐人寻味的一个角色是湄。也许湄才是最聪明的女性,因为她贏在了最后。在故事的最后,丈夫常江充许湄生下了她叛逆的产物-孩子,并且丈夫深知,他永远不可能离开湄。湄总认为,宽容是一种美德,甚至在知道丈夫与羽姗的隐情后,也没有责难,她竭力要将自己塑造成一位得体大度的妻子。当她终因无法忍受而反叛时,这也许是湄一生中最光彩的阶段。从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对于湄这样隐忍而传统的女性,一次违背婚姻道德的反叛,可能才意味着内心的觉醒。对羽姗这样的女性,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表白:“她突然不知道她这样做是不是很值得,可能失去的东西太多了,这有点像她对昂贵的衣服和昂贵的化妆品的态度,她想拥有,于是她付出大把金钱,然后很快,她便又为她的付出而心生悔意。羽姗为了自己的一个又一个欲望付出,付出父母的房子和心愿,付出友情,付出温情。”羽姗认为“温情的时代过去了”。她企图用充满刺激性的生活来激发自己的激情,她希望周围充满挑战,再由她来挑战一切。可是最终,羽姗输掉了,失去了常江又愧对湄,失去了信念毁灭了生活。而对于男主人公常江,赵玫着墨不多,也许赵玫认为,在这个男权社会中,不管怎样的男性,在情感世界中,他总不会输,输的总是女性,女性总是牺牲品。赵玫这样看常江,也这样看男人,她说:“在做过一段调整之后,他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房地产事业中,他是男人,而赚钱才是他生活中的最高目标。所以他已不再有发自灵魂深处的那种感情,虽然他的身边总不乏女人。”这篇文章里,像她以往的小说一样,赵玫依然将主人公们放在优越宽裕的生活条件里,大概只有置于屏弃了金钱困扰的生活中,写感情,才能自由,所写的感情才是纯粹意义上的感情。这是一项优势,但从某方面讲,也是赵玫无法超越的缺陷或遗憾。女人写小说,多是凭直觉;女人看女人写的小说,有时也只是在感觉小说。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