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水井盖被盗说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7655
颗粒名称: 由下水井盖被盗说起
分类号: D648.3
摘要: 仔细观案,不难发现在我们的周围,不只是下水井盖遭此厄运,其它公共设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被毀坏、被盗窃现象。
关键词: 社会公德 文明建设

内容

据银川市市政设就管理办公室统计,银川市1997年上半年丢失下水井盖189块,因此每年丢失下水井盖损失达20多万元。仔细观案,不难发现在我们的周围,不只是下水井盖遭此厄运,其它公共设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被毀坏、被盗窃现象。比如:新安装的公用电话被毁坏,公园里的石凳石桌只有脚没有面,马路旁的清洁箱被砸翻,长途电话线、电视光缆线被盗割,肆意挖掘道路污染城市水源等等。这些行为破坏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安全,给城市整体环境造成了严重后果,有的甚至给国家進成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为杜绝这些违德违法行为,《银川市民文明守则》中特规定了“爱护公共设施”这一条。条文有了,但毁坏公共设施行为仍时有发生。笔者认为:仅靠简单的说教是不行的。美国人费伊在新加坡因违反“公德”而遭鞭刑,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但即使美国总统克林顿出面求情,鞭子仍照挨不误,可见新加坡对违反公德之事处理之严。为维护社会公德有一个严格的法度,正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因为人类越进步,越文明,就越需要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公共设施为市民的生活提供了基本的条件,也是一个人口集中、相互联系密切、关系复杂的大城市必需的基础建设。要求每一个市民具备良好的爱护公共设施的习惯,正确地使用、爱护公共设施是衡量一个市民文明修养的尺度之一,这就需要培养公民自觉维护公共设施的观念。如果我们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对待公共设施讲究“慎独”,并敢于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作斗争,加之严格的法度,那么,一些人的不良行为肯定会大大收敛。总之,只要每个社会成员都能把社会公德建设的美好愿望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就会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造成讲文明,讲公德的良好社会风尚。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杨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