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国有工业企业如何走出亏损困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7534
颗粒名称: 宁夏国有工业企业如何走出亏损困境
分类号: F406
摘要: 进入90年代以来,国有工业的亏损问题一直很突出,特别是1996年全区国有工业企业出现净亏损局面,严重地削弱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为广大企业界人士和社会所关注。
关键词: 工业企业 企业管理

内容

进入90年代以来,国有工业的亏损问题一直很突出,特别是1996年全区国有工业企业出现净亏损局面,严重地削弱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为广大企业界人士和社会所关注。纵观9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的亏损现状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1. 亏损额逐年较快上升。1996年,在427户国有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亏损191户, 亏损面44.7% ,亏损额5.72亿元,与1990年相比,年均递增23.4%。
  2. 企业规模与亏损面、亏损额呈正向分布。
  1996年,全区77户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中亏损36户,亏损面46.8%, 350户国有小型工业企业中亏损155户,亏损面44.3%;在亏损企业中,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额3. 67亿元,户均亏损1019万元,国有小型亏损企业亏损额2.05亿元,户均亏损133万元。
  3. 亏损大户对工业总体经济效益的影响明显。在191户亏损企业中, 亏损额过千万的企业13户,弓损额2.79亿元,户均亏损2144万元。如果扣除这13户严重亏损企业外,1996年全区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利润增加3.2倍,实现利税增加20.2%,资产利税率将提高0.9%o4. 亏损企业中60至80年代建厂的企业居多。从建厂年代看,191户亏损企业中,60至80年代建厂的有116户,占亏损总户数的60.7%。
  5. 亏损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国有工业亏损额中,采掘工业的亏损额所占比重下降,而原料工业和加工工业所占比重上升。
  6. 亏损额的分布具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从国有工业亏损额的分布看:食品加工业、纺织业、 普通机械制造业等11个行业亏损严重,这11个行业亏损额达4.99亿元,占亏损总额的87.2%o国有工业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 一是国家政策因素影响形成的亏损。主要表现在:①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实行的价格双轨制, 国家从宏观上考虑到社会承受能力,严格控制基础产业产品价格,而对基础产业所需的原材料又难以控价,扭曲状态的价格关系,造成了成本推动型的亏损,使部分国有企业的利润转移到流通领域。如我区的煤炭工业长期处在产品成本和价格倒挂状态,直到1994年下半年价格放开后,亏损状况才得以控制。②在产业协调政策不完善的条件下,下放投资和项目引进权限, 由于利益驱动,引发部分行业重复建设,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企业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好的效益。如1985年、1989年我区建起的两个年产糖2.6万吨的大型糖厂,如今已成为全区工业的亏损大户。据经济研究中心调查,从1980年到1990年的10年间,宁夏仅地方投入约4. 7亿元,引进设备利用率在50%以上的仅占48.2% ,闲置的占8.9%。③结算制度及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形成的企业间相互拖欠,严重困扰国有企业的发展。截至5月末,289户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独立核算的国有企业应收帐款净额35.69亿元,相当于企业流动资金的30.2%。这笔拖欠款中,有些是由于国家投资不到位或部分债负企业无力按期付款等因素造成的,但也有相当部分是由于结算制度及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形成的,出现了被拖欠的企业给欠债企业提供了无息贷款的局面,使资金紧张的矛盾始终伴随着经济运行。④由于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推行承包制带来的短期行为给企业长远利益造成的损害日趋明显。 ⑤宏观管理政策的双重性,束缚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国家政策的出台,理论上是针对全部经济实体,但执行起来受约束和调控的往往是国有企业, 而对三资、乡镇企业,大部分调控政策显得鞭长莫'及,造成政策执行的双重性,.束缚了国有企业的活力。
  二是负担重,加快了企业亏损的形成。突出表现在:①债务负担重。从1983年起,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拨改贷”,逐步减少了流动资金拨款,国家注入国有企业的资本金减少,相当数量的新建国有企业只有少量、甚至没有国家资本金投入,多数企业从银行贷款。到了 1996年底全区国有工业资产总额269.47亿元,其中负债177.03亿元,资产负债率65.7%,即企业全部资产中有60%以上是由债权人提供的,其中亏损过千万的13户企业资产负债率均在90%以上;年利息支出高达8.66亿元,比同期实现利税多5860元。②社会负担重。由于各项配套改革不到位,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使国有企业承担着大量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应承担的社会义务,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而形成的乡镇、三资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这些负担已成为影响其竞争能力和生存发展的沉重包袱。首先,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造成企业负担越来越重。近年来,国有企业用于保险、 住房等方面的支出迅速增加,仅计入管理费用中的劳动待业保险费去年就达2.66亿元,相当于国有企业实现利税的32.9%。第二,国有工业企业离退休人员负担重。据第三次工业普杳资料显示,1995年宁夏国有工业企业支付离退休金及福利费达2.48亿元,相当于国有企业实现利税的30. 7% o第三, 承担社会公益事业,如学校、医院、治安等非生产性资金占用较多。由于体制原因,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功能基本上是大而全、中而全,承担了部分社会公益事业责任。③冗员多, 费用支出大,包袱重。长期以来,充分就业责任使国有企业形成大量冗员,成为企业扭亏增盈的包袱。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显示,1995年国有企业按照定员定额精简或生产环节的富余职工人数为4320人,占国有在职职工人数的1.8%,比三资企业高1.3%;国有企业职工中服务人员和其他人员35060人,占15%,比三资企业高7.3%。据匡算,若考虑实际岗位中的隐性失业因素,国有工业企业实际富余人员大约占到在职职工的14%到20%,约有3.9万到4.68万人,若按每人每年3000元的工资福利开支计算,每年大约需1.17亿到1.40亿元, 相当于1995年国有企业的全部利润总额。由此可见,债务负担、社会负担已成为国有企业改善亏损状况的重要障碍。 三是缺乏“拳头产品”,是形成亏损的主要内部原因。从191户国有亏损企业看,缺乏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亏损形成,而亏损则导致企业无力拿出足够的资金投入新产品的开发和研究,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如吴忠配件厂、银川棉纺厂、吴忠材料试验机厂等企业生产的产品十几年一贯制,使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而吴忠仪表厂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品种,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解决国有企业的亏损问题,笔者认为,关键要从清除形成亏损的根源入手,这样既可以解决已发生亏损的企业问题,又可防止新的亏损企业形成。
  首先,要给国有企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生存环境和平等的竞争条件,加大政府职能改革力度,加强现有经济法规和条例的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经济法规体系,尽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为国有企业卸掉不合理的社会负担,逐步解决“企业办社会”、冗员过多等问题,真正使企业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
  第二,加速存量资产流动和重组。目前,我区国有工业的固定资产已达202亿元,流动资产107.9亿元,以外延扩大再生产的经济增长方式已受到市场需求因素的制约,因此改变现有的存量结构,进行资产重组,促进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 不仅可以盘活一部分国有资产,国家还能从中获利,至少是增加税收。因此,解决亏损企业资产流动和重组可考虑组建企业集团,通过集团内部的资产优化组合,解决企业的亏损问题。同时必须注意,在组建企业集团工作中,一定要避免不顾客观实际,一哄而上的倾向,不能搞名义上的简单合并和翻牌公司,真正起到组建的集团对亏损企业资产能优化存量,使处于沉淀状态的资产重新运作起来。 第三,放松对尚有生存活力的亏损企业的贷款限制。随着各专业银行的企业化,亏损企业贷款难问题已十分突出。从社会总体效益出发,笔者认为,此做法欠妥。因为亏损企业虽然微观效益不佳,但其中一部分企业的社会作用、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去年,国有亏损企业向国家上缴税金6272万元,负担劳动待业保险费5506万元,支付银行利息3.8亿元。因此,放松对尚有生存和发展活力的亏损企业的贷款限制,解决产品有市场、扭亏有望的亏损企业的资金短缺和周转困难,对社会有利, 银行也受益。
  第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要想改变亏损企业的局面, 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把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的有效机制真正落实到管理制度上。事实上,邯钢经验已经证明, 国有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是能够搞好的。
  尤艳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