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众多大作家的人生驿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7421
颗粒名称: 香港众多大作家的人生驿站
分类号: I026
摘要: 香港,在中国近代史上,记载着历史的屈辱与苦难。但是,在现代文学史上,却别具光彩,有着独特的地位和贡献。
关键词: 艺术史 文艺之地

内容

香港,在中国近代史上,记载着历史的屈辱与苦难。但是,在现代文学史上,却别具光彩,有着独特的地位和贡献。在三四十年代,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香港曾经聚集了许多著名的作家;富有时代色彩的、爱国主义的文学活动,在这里蓬勃开展;许多部蜚声文坛、反应强烈的名篇佳作,就诞生在香港这块土地上。
  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年月,香港成为爱国的进步作家们展开多样的文学活动,办杂志、编副刊、出作品,进行战斗的重要的文艺阵地,战绩显赫的文艺战场。茅盾1938年在港创办了《文艺阵地》杂志,这“是个坚持现实主义传统”的“战斗的文学刊物”。在这前后,还有杨刚主编的《大公报》副刊《文艺》,戴望舒主编的《星岛日报》副刊《星座》,茅盾还主编着《立报》副刊《言林》,这些报刊杂志宣传抗日爱国,抨击社会黑暗,推动了香港文学活动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文艺阵地》,曾陆续发表了张天翼的《华威先生》,姚雪垠的《差半车麦秸》和艾青的长诗《吹号者》,轰动文坛,反应强烈。1941年“皖南事变”后,许多作家来香港避难。茅盾奉命再次来港创办报刊,“开辟第二战线”,主编《笔谈》。这期间,邹韬奋主编的《大众生活》在港复刊,夏衍主编《华商报〉副刊《灯塔》,郁风主编《耕耘440年代初,活动在香港的作家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风云,抒写人民心声的作品。特别是萧红的《呼兰河传》和茅盾的《腐蚀》最引人注目,反响强烈。1941年底,日寇占领香港,主编过“抗战刊物”的诗人戴望舒被捕入狱。诗人在狱中身受酷刑,坚贞不屈,爱国的情志弥坚,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诗篇。当解放战争转入反攻的1947年、1948年间许多内地作家纷纷来港。夏衍前来参与编辑复刊后的《华商报》副刊《热风》(后又改名《茶亭》)。茅盾来港主编《文汇报》副刊《文艺周刊》,又和周立波等创办《小说》月刊。众多的作家活跃在香港的土地上,在这期间,香港文坛上引人注目的作品。除精彩犀利的杂文以外,要数郭沫若的《抗战回忆录》后改名《洪波曲〉)和黄谷柳的《虾球传》。1947年秋,香港作为从国统区到解放区的桥梁,曾经欢送过大批作家乘船北上,参加人民政协,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如今,当世纪之交,香港的土地上,高高升起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香港的未来,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文化艺术上,都将更加灿烂辉煌!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