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办学的成功尝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7242
颗粒名称: 社会力量办学的成功尝试
分类号: G4
摘要: 编者按开展社会力量办学,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社会力量办学蓬勃发展的同时,部分民办学校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急功近利、短期行为、忽视教育质量等问题。
关键词: 办学效益 社会办学

内容

编者按开展社会力量办学,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社会力量办学蓬勃发展的同时,部分民办学校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急功近利、短期行为、忽视教育质量等问题。今日本报所发的这篇通讯,介绍的是西安翻译培训学校办学的成功经验,值得一读。古城西安,太乙河畔,一座占地200余亩,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的大学一西安翻译培训学院正在迅速崛起。
  这是一所仅有8年历史的民办高校。8年间,这所民办高校,靠自我滚动发展,自我不断完善, 不仅拥有了一流教学设备和楼房成群的漂亮校园,还成功地为社会培养出上万名三年制大专实用型人才。如今,仍有6000名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学生在这里就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力量办学迅速发展。西安翻译培训学院何以能在这如林的民办学校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特色,是民办大学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西安翻译培训学院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自创办伊始,便选择了适应市场需求,以培养复合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定位。”陕西省副省长姜信真的这番话,道出了这所学校成功的先决条件。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亦深深感觉到,西安翻译培训学校之所以能在短短8年间迅速崛起,独领社会力量办学风骚,首先源于他们正确的“定位”选择。
  西安翻译培训学院院长丁祖诒是这所民办高校的创始人。他曾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数十载,且担任过一家部属院校外语教研室主任。办学之初,他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査,发现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深入,懂外语的涉外人才 —包括旅游、翻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非常缺乏。因此他果断地提出了培养“复合实用型外语人才”的办学新模式,制定出“外语+专业+技能”的叠加式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后来被命名为 “ 丁式教学法”。这个体系,要求学生在入校后先学习外语及高校语文课程,继而选修国际会计、国际贸易、国际旅游、涉外文秘、市场营销等涉外专业,另外,要求学生在校3年内,必须掌握外文打字、微机应用、礼宾礼仪、现代公关、外贸函电、书法、速记等技能。
  新的教学模式,为西安翻译培训学院注入了无尽的活力。它不仅使该校生源不断,还使这所国家不包分配、不具备学历资格的民办高校的毕业生,成为社会上的“抢手货”:历届毕业生的当年就业率高达98%,且学用一致。前年,新加坡一家银行到西安录取职员,先 ,到其他外语类、财经类院校联系,均因学生缺乏实用技能或口语能力差而未能如愿,随后来到西安翻译培训学院,竟一下子从这里的应届毕业生中选招了30名。去年,该校814名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的3个月内,便被海内外的137个单位抢聘一空。
  二如果说,西安翻译培训学校的成功源于他们人才培养的“定位”选择,那么,应该说,狠抓办学质量则是他们成功的重要保证。
  该院抓办学质量,走的是“全封闭、严管理、聘高师”的路子。他们要求,凡在校学生必须住校,非请假不许出校门,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新生入校,首先进行的是为期一周的军训,以及校风校纪、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教育。在校园内,各教室和学生宿舍都配有监控系统、通信传呼系统。
  在西安翻译培训学校校园内,你会发现,在校的6000名学生人人佩带校徽,人人衣着整洁大方,这里无人吸烟、喝酒、打麻将,无人在校谈恋爱,人人按时上课、按时作息……俗语说,严师出高徒。西安翻译培训学院的 “硬”路子,保证了他们的办学质量——陕西省英语综合技能考试,该校合格人数名列第一;该校历届毕业生,出国留学者已达20%以上;西译院对学生严格管理,对教师也有极严的要求。该校师资队伍的结构是“专兼职结合,以兼职为主”,他们对兼职教师实行考核淘汰制,公开聘用,现聘用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者占90%以上。
  在谈及西安翻译培训学校成功的经验时,中共陕西省委教工委书记、省教委主任刘炳琦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西译院之所以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民办高校的佼佼者,除选准“定位”和严格管理等因素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个学校有一位视教育事业如生命、无私无畏的好校长。
  丁祖诒矢志教育数十载,经历的坎坷不平,常人难以想象。为了创办西译院,妻子离他而去,老母病危在床他无暇前往守护,几代人至今仍挤住在二十几平方米的陋室…… 他对记者说:西译院是我的整个生命,我只要还要一口气,就要将心血倾注到这所学校上 !办学之初,丁祖诒便清楚,民办学校,其资产属国家所有。因此,他想方设法将学生们的学杂费用于学校的自我滚动发展。到现在,这所民办学校已经有了总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优美校园,校园内有108座阶梯教室,有24幢学生宿舍,还有8间英文打字室;8间以200台486多媒体电脑为主的微机室和8个多功能语言实验室,除此之外,还有运输系统、电教系统、灯光球场、旱冰场、健身房和上千平方米的图书馆,可容纳1400人的大礼堂……短短几年间,这所学校便为国家积累了数千万元的固定资产。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凌翔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