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御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7199
颗粒名称: 告御状
分类号: I207.3
摘要: 爱听传统戏的朋友大概对“告御状”的故事并不陌生。情节无非是百姓有了冤屈而无处申诉便逐级“上访”,一直告到皇上那里。
关键词: 戏剧文学 文学研究

内容

爱听传统戏的朋友大概对“告御状”的故事并不陌生。情节无非是百姓有了冤屈而无处申诉便逐级“上访”,一直告到皇上那里。而皇上恰有 “龙暇”,“龙心” 一动,恩准案子发回重审,冤案最终昭雪。小百姓便觉皇恩浩荡,感激涕零。抛开历史的真实不说,戏文的广泛传播,似乎给旧时代的普通百姓带来了一种寻求公正的希望,尽管这希望极其渺茫,但“御状情结”似乎已是深入人心,甚至随着时间的惯性,传入了现代社会。
  7月8日,山东电视台《法制与道德〉栏目播出了一条消息:枣庄市小学生郑涛上体育课时,因做不好动作被“二把刀” 的老师踹折了腿,接着又被“二把刀”的医生几番麻醉,几番开刀,受尽折磨。家长上书市委书记,问题始得解决。究其事件前后,还是很符合“告御状”的套路的。小郑涛被踹断了腿,这显然是不应该的,而体育老师和校方领导均表示本意只在纠正动作,用力大了点,也是“恨铁不成钢”。在这所 “市级规范化学校”的“规范教学”及事件后校方的 “据理力争”面前,家长无暇也无力理论,只好寄希望于市立医院的诒疗了。然而,正是一次次的治疗,又把家长推上了 “告御状”的道路。
  大凡做手术总要吃点苦头,但小郑涛的苦吃得却颇为“传奇”:保护骨头的钢板竟然断裂,使得小郑涛二次开刀;骨髓钉落在骨中取不出来,又白挨一刀;打了麻醉药才发现手术机器坏了……尽管如此,医生们还是颇有 “道理”的:钢板已扔掉,.无法检验是否质量问题;取不出骨髓钉是经验问题;打了麻药却没有实施.手术是因为手术设备坏了。总之,道理不会在受害者一边。不禁令人愤慨的是,学校与医院,一个要培育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一个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而如今前者把“花朵”的腿踹断了,后者又其饱经磨难,真不 、知这些人类灵魂与肉体的工程师们在百般推诿责任之时良心何在? 当然,这些责任者的态度还是有所改变的,当然是在家长怀着比笔者更愤慨的心情告了 “御状”之后。市委书记下了严肃处理这件事的批示后,学校、医院都由推卸责任转为吸取教训。尽管变化之快令人难以置信,但结局还是“皆大欢喜”的:小郑涛由该院副'院长主刀,未用任何仪器便很轻易地将骨中的钢钉.取出;体育老师和责任医生虽未被追究“伤害、渎职”等责任,却也受到了 “停职”的处分;而最主要的是市委书记对此事的及时处理,终于让更多的人松了口气,否则,体育老师还会用腿“纠正”孩子们的动作,病人们仍要在个别医生面前等着“大刑伺候”。
  小郑涛的事算是了结了,但类似的事并非只发生在山东,在一些地方,村民被活活打死,上访多年才告贏;蒙受了不白之冤的姐妹上告多年,付出诸多艰辛官司才打赢……而且往往最终都非得书记、市长出面才能解决。这难道不令人深思吗? 在一个法制的社会里,本不该发生这一幕幕不该发生的“情节”,更不该有封建社会才有的“御状情结”,但当基层组织失职,法律无法驾驭权力的时候,毕竟,告“御状”还不失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办法。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申候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