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伴我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7167
颗粒名称: 书伴我生
分类号: I04
摘要: 老伴一看我拿着书看个不停,就劝我说:人都老了,也退休了,还老看那个书干啥?老伴的心意我明白,是让我多休息休息,保养好身体。可是我闲下来不看书,心里就发空。
关键词: 文学 文学概论

内容

老伴一看我拿着书看个不停,就劝我说:人都老了,也退休了,还老看那个书干啥?老伴的心意我明白,是让我多休息休息,保养好身体。可是我闲下来不看书,心里就发空。
  我爱看书,因为书给我的东西太多了,给了我知识,使我明白了事理,教我懂得了活着的意义。
  前几年临办退休手续时,人教科同志对我说:局长说叫我们给您买件纪念品,我们想给您买个按摩器,保养身体、颐养天年,您看好不?我想了想说:组织上对我的关心,我很感谢,我想换一换,给我买套《资治通鉴〉,你们看行不?人教科同志说:尊重您的意见,行,咱们一起去买吧!到了书店,挑选了一套岳麓出版社出版的4卷本《资治通鉴》。之后,我也买了几本书,送给人教科同志一人一本,留作纪念,用书建起了一座相互沟通思想的桥梁。
  我爱读书,是和我的经历有很大关系的。
  我生长在农村,.小时候断断续续地只读了5年书便辍学了。一我大哥小时候也没读过几年书,但他很爱读书。他为了能抓点时间读书,在磨面时,他研究出了用脚蹬着罗面的办法,腾出手来棒着书读。他的苦读精神对我影响很大。1947年我刚15岁,由于家境穷困就离家去天津谋生了。我所在的那个店铺后边有所学校,每天看着自己的同龄人背着书包去学校读书,心里非常羡慕,然而却没有条件同他们一样。1949年天津解放了,成立了工人业余学校。我在那里读了小学和中学,以后又考进了师范学校,实现了继续读书的愿望。为了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我又进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天津教师学院。上学的路上手里总是托着书边走边读有几次衣服被路边电线杆拉线上的蒺藜丝挂破了。1958年从天津调来银川工作,又到银川夜大学读书,以后组织上又保送到北大图书馆学系函授班读了几年书。
  知识真是越学越知己不足。特别是后来调入新闻单位工作后,对我这个没有学过新闻学知识的人来说,学习就更为迫切了。在实践中深感只有多读新闻学理论书籍,多读新闻界前辈的新闻作品,深入实际釆访,才有可能写出较好的新闻的道理。
  读书人的“家”是书店。星期天如果不到书店转一转,总觉得有件事没办似的,心里不踏实。年轻时,几个要好的朋友没有商量就达成了一个共识:花钱买好东西吃了不如买本书。于是共同的作法是吃饭求饱不求好,省下钱买本心爱的书。读书、买书成了一大心愿。就是到了现在,和老伴一起上街,也是按各自的兴趣行事。老伴进商店看布看衣服,我去附近书店,约好会面时间。有一次在银川百货大楼书亭喜出望外看到一本师哲写的回忆录《峰与谷》,高兴得不得了我曾买到过一本师哲写的《在历史巨人身边》回忆录。读后明白了许多道理,但书中有些地方较简略,《峰与谷》这本书把不少简略处进行了补叙。历史是一面镜子。读点文史书籍对反省自己一生是很有帮助的。自己虽然老了,为使余生不再犯过去曾犯过的错误,办事更谨慎些,多看点书,好处也是很大的。
  我常对子女们说:抓紧时间多读点书,读书会使人活得更愉快。这也算我读书的一点体会吧 !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石洁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