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帘铺就小康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6979
颗粒名称: 苇帘铺就小康路
分类号: F323
摘要: 一提起上前城10队,郊区的老人都会马上联想到它就是大集体时代的大新公社良繁场,那一片湖滩洼地社员年年吃国家返销粮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关键词: 农村小康建设 农民致富

内容

一提起上前城10队,郊区的老人都会马上联想到它就是大集体时代的大新公社良繁场,那一片湖滩洼地社员年年吃国家返销粮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然而,今天的上前城10队却是家家红砖房,户户有余粮,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了2300元。同样是在这人均1亩多土地上,10队的人们是靠什么甩掉贫困,奔向小康的呢?1980年初的一天,一辆内蒙古过路卡车停到了村口,车主向一位村民打听着要买堆放在路边的苇柴帘。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生趣交了。这位村好半天不敢相信,自己原本打算用来搭看菜棚的苇柴帘,此时却变成了一把花花的钞票。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上前城10队的男女老幼都行动起来从那以后,全队几乎家家农闲都在打帘子。
  上前城10队处在109国道与银川市区公路交叉的交通要道上,由于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10队的草帘被来往的车辆带到了宁南山区、甘肃、内蒙古筹地,品种也增加了蒲草帘和稻草帘。发展到现在,上前城10队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草帘集散地。这不起眼的草帘,给10队人带来多少好处啊!队长潘万银给笔者算了一笔帐:买苇柴每车350元,可以打150张左右的苇帘,每车苇帘价值120元左右。除掉成本,每车毛利在800元左右。而10队的村民平均每年每户要打草帘20到25车,仅此项收入毛利就将近2万元。如此巨大的利润像一块磁铁,吸引着的村民,于是,每年从11月份开始,村民们便大车小车地大量收购苇柴,冬闲季节,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围坐在一起打草帘,人手不够时还要雇人来帮忙。等到第二年春天,当各地的人们开始盖房子的时候,帘子的销售也到了旺季。每天都有好几辆大卡车来拉帘子。正是这不起眼的草帘子,给10队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改变了以往的贫困局面。村民潘金良有7个孩子,前些年由于人口多收入少,生活过得很苦。这几年潘金良在全队打的草帘最多,日子也越过越好,每年卖苇帘的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苇帘铺就小康路。目前,上前城10队86户人家就有45辆小四轮拖拉机、5辆东风卡车、3辆农用车、2辆出租夏利车。上前城10队的村民富了,但他们仍旧不停地用自己的双手编织更加美好的未来。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