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不可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6782
颗粒名称: 童心不可泯
分类号: C913
摘要: 前不久, 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种情景:一中年男人给女儿讲故事,当讲到一个被拐学童发现祓拐后, 机智地摆脱人贩子,找到警察叔叔要求帮助时,女儿竟紧张地瞪大了眼睛, 直到得知该学童已被警察叔叔送回家,小女儿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若有所思地说:“幸好警察叔叔不是假的! ”警察叔叔也可能是假的?孩子天真的心灵怎么会蒙上这样的阴影。
关键词: 人贩子 警察

内容

前不久,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种情景:一中年男人给女儿讲故事,当讲到一个被拐学童发现祓拐后,机智地摆脱人贩子,找到警察叔叔要求帮助时,女儿竟紧张地瞪大了眼睛,直到得知该学童已被警察叔叔送回家,小女儿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若有所思地说:“幸好警察叔叔不是假的! ”警察叔叔也可能是假的?孩子天真的心灵怎么会蒙上这样的阴影。环顾四周,“假”字已渗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假酒、假烟、假饮料、假“真皮”,到假货币、假公章、假合同、假文凭……几乎应有尽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被少数利欲熏心的人粗暴地践踏了,这是社会的灾难。笔者认为,最可怕的还是对孩子的影响。孩子们不仅从书本上,更多地是从实际生活中获取生活经验。在一个“假”字盛行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将会对所有的陌生人充满敌意。孩子与大人不同,他们还不能完全区分“真情”和“假意”、“轻信”与“坦诚”,他们还很弱小,无力与恶势力抗争。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只好把警惕性提得高高的。问题在于,儿时的经验会影响人的一生,这些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把这种“不信任感”移植到现实生活中,使其社会交往发生困难。正常的社会交往必须以互信为基础,信任感的丧失会使他们因为失去彼此沟通、协调相互合作的条件而形成自我封闭。一些孩子还可能因此滋生反社会情绪,他们可能会出于自我防御的本能而改变正常的行为方式,发生越轨行为。由此可见,“打假”并不仅仅是一点假烟、假酒、注水猪肉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的问题,它同时也是为孩子营适一个什么样的成长环境的问题。儿童时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了造就一代诚实、有健全人格、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我们必须加大“打假”力度,还孩子们一个“真”字。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