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观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6672
颗粒名称: 读史观人
分类号: H05
摘要: 我喜爱读史书,尤爱看《史》、《传》之类的古史,其文辞之佳、史料之丰自不待言,而独爱一点的,是写史人的迂直。 齐庄公六年,大臣崔杼杀庄公而立景公,权倾一时,“齐太史书曰:‘崔杼弑庄公',崔杼杀之;其弟复书,崔杼复杀之;少弟复书,崔杼乃舍之。”史官的迂直令权臣无可奈何,最终保留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而这简单的5个字却是3位史官用鲜血和泪水写下的。 董狐则要幸运些。
关键词: 古史 史书

内容

我喜爱读史书,尤爱看《史》、《传》之类的古史,其文辞之佳、史料之丰自不待言,而独爱一点的,是写史人的迂直。齐庄公六年,大臣崔杼杀庄公而立景公,权倾一时,“齐太史书曰:‘崔杼弑庄公’,崔杼杀之;其弟复书,崔杼复杀之;少弟复书,崔杼乃舍之。”史官的迂直令权臣无可奈何,最终保留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而这简单的5个字却是3位史官用鲜血和泪水写下的。董狐则要幸运些。晋灵公十四年,忠臣赵盾被昏君追杀,奔逃但未出国境,盾弟赵穿杀灵公迎赵盾复位,而太史董狐直书曰:“赵盾弑其君”,以视于朝。盾分辩,董孤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 ”孔子闻之,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出疆乃免。”孔子既赞服董狐秉直书史,不因贤者隐其瑕,又为赵盾未出晋境而承受弑君恶名叹息。孔子的内心是矛盾的,在这矛盾中,他体味到了史实的凝重。晋国六卿之一的赵鞅较有作为,他曾因邯郸大夫午失信而将其杀于晋阳,孔子则因赵鞅“不请晋君而执邯郸午,保晋阳”而直书“赵鞅以晋阳畔”,它体现了孔子“仪礼”的思想,同时也表现了孔子不避君王、直陈史实,这大概多少受了些董狐的影响吧。写史人的迂直可爱、可敬。可爱在其做人的本分和尊重事实,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而随时有被权臣、君王杀掉的危险又衬其愈发可敬。尽管史官们的意识形态受到历史的局限,但其秉直而书、但求无愧于心的精神却是永不过时的。读史书,可看出写史人的品质风骨,更可看出这一时代的开明程度。这种人、这种史不是每个朝代都能有的,它既需要不惜命、敢直言的写史人,又需要一个能容忍人们去自由追求真理的氛围。看古史如观一把出土的剑,它简单、拙朴但又实在,曾经锋利的霜刃似直书史实者如炬的目光,见证着每段历史的兴衰荣辱。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