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化工厂文明小区建设纪实(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6522
颗粒名称: 宁夏化工厂文明小区建设纪实(二)
分类号: TU984
摘要: 建设文明小区的实践,使宁化人体会到:人可以改造环境,环境也可以影响人、制约人,对提高人的素质和改善人的精神面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 化工厂 文明小区 纪实

内容

建设文明小区的实践,使宁化人体会到:人可以改造环境,环境也可以影响人、制约人,对提高人的素质和改善人的精神面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几年,他们在狠抓小区管理的同时,以深化创建为龙头,对全厂职工、家属、中小学生进行.深入的宣传教育,采取了严而有力的管理措施,使建设“文明小区”与培养“文明人”紧密结合,同步推进。一是加强文明教育,提高职工文明意识。在厂党委的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利用厂有线电视、厂报、黑板报等舆论载体,釆取各种形式进行宣教。在花园式文明小区初见规模后,为了更大程度地激发全厂上下的爱厂爱家的热情,文明小区建委会开展了征集住宅小区名称的竞赛活动。把经过广泛讨论后定夺的具有文化内涵的名字——“宁华园”作为小区名称。把镶有倡导爱国、爱厂、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文明用语的精美灯箱立在人行道旁,用以启迪人们的文明意识。厂办学校、厂团委也先后开展多种活动,教育青少年爱护优美环境,争做文明公民,让文明意识逐步在宁化人心中扎根。二是强化管理,养成文明习惯。首先是加强文明公徳教育。去年,他们制定了宁夏化工厂文明公约及其他守则,下发全厂职工,对每位职工、文明居民、文明居民户、文明个体工商户都提出了具体的行为规范。其次制定了生活区机动车辆管理、严禁燃放烟花爆竹、严禁乱倒垃圾等规定,以及执行这些规定的配套措施。第三是执法与教育相结合。对违反规定的,首先是教育,采取讨论、引导,劝阻等方式,对屡教不改,态度不端正者,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绝不姑息迁就。公园内的工艺灯装好不久,有些小彩灯就不翼而飞,建委会因势利导利用厂报、厂电视台通报讨论,在全体职工家属中间进行了一次公德教育。此后,灯泡被摘的事再未发生过。生活区内杜绝了燃放烟花爆竹行为,乱丢乱拋、乱涂乱贴,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也基本绝迹。三是强化治安管理,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建委会成立了专门的安全治安和流动人员管理组,以厂公安局为主,采取“打防并举、预防为主”、“群联群防”和“主管领导责任状”、“干警分片包干”等办法,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扎扎实实落在实处。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只要一露头,就采取果断措施坚决刹住,对破坏社会风气的人和事决不“网开一面”,对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坚决予以打击。由于治安管理措施得力,整个小区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越来越好。近三年,职工住宅无一被撬盗,自行车丢失现象一年比一年少,各类案件和发案率、民事纠纷明显下降,邻里和睦相处,尊老爱幼蔚然成风。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