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牛鼻子学邯钢下真功夫增效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5314
颗粒名称: 抓牛鼻子学邯钢下真功夫增效益
其他题名: 银川建材厂学邯钢狠抓落实初见成效
分类号: F27
摘要: 银川市建筑材料制品厂,是1966年建厂的老企业。建厂以来运行良好,效益比较理想,从未出现亏损。近十年来,该厂上缴利税一直居银川市前列。但进入90年代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企业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总体效益水平没有较大幅度提高,利润一直徘徊在40-50万元/年之间,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越来越难适应市场发展。
关键词: 企业发展 企业发展战略

内容

银川市建筑材料制品厂,是1966年建厂的老企业。建厂以来运行良好,效益比较理想,从未出现亏损。近十年来,该厂上缴利税一直居银川市前列。但进入90年代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企业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总体效益水平没有较大幅度提高,利润一直徘徊在40-50万元/年之间,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越来越难适应市场发展。1995年以来,他们的产品市场价格没有明显提高,生产成本却不断增加。企业因之面临着利润的逐年萎缩,严峻的现实警示“建材人”:只有从内部管理入手,狠抓“三提高一加强”(即提高产销率、提高资金运营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内部管理大力降低成本),实打实地学习、运用邯钢的先进管理经验,真正提高生产效益,才能提高企业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走出现阶段所面临的困境。
  家庭理财家庭理财中不同金融资产形式的选择1996年四五月份,建材厂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全面学习邯钢经验,他们结合本厂实际,提出了“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滚动推进,在实施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完善”的指导思想。经过大半年的艰苦准备,终于在12月26日正式全面实施成本目标考核。从近半年的运作看,已经初见成效。如石棉瓦,1996年生产成本每张9.50元,而责任考核成本目标是8.97元。起初车间对此目标十分担忧,怕难实现,但他们经过反复、认真核算,认为只要各环节配套实施,严格管理,还是有希望达到控制目标的。事实也是,几个月的运作结果表明,他们基本能够按成本目标进行控制,上下浮动也仅在0.02-0.03元之间。据初步估算,每月按6万张石棉瓦产量计,每张比去年降低成本控制在0.50元以上,一个月仅此一项就可以降低成本3万元左右,这笔帐如能坚持连续算下去,一年30几万,是相当可观的。今年4月份,三车间炭化料消耗指标为189.785吨,实际消耗186.03吨,节约3.755吨,节约资金3856.39元;酸洗车间其成本考核目标为789.72元/吨,实际为724.29元/吨,共计节约386.37元,按规定奖励车间1158.11元。这一串串具有强大诱惑力的数字,的确给广大职工一个个不小的惊喜。
  几个月的成本控制初见成效,“建材人”从中真正看到了“算帐”和“不算帐”的巨大差别,也看到了科学管理机制的优越性和有效性,他们从心眼里佩服邯钢人的精明和能干,同时更为自己正视市场奠定了足以承受风险和剧变的心理基础。
  他们认识到必须“算了干”、“算着干”、“再烦也要算”的好处,认为决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干了再算”、“光干不算”、“秋后算帐”,为时已晚了。
  建材人学习、运用邯钢经验,才是刚刚开始,取得的效果他们自己并不满意。但是,从他们学邯钢的进程和初步成效,我们至少可以总结出以下4条经验,一是企业领导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近一年时间,该领导小组进行了非常繁杂、艰苦的准备工作,为具体运作创造了思想宣传、组织领导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二是发动群众,真正把广大干部职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各项改革的主体力量,形成合力。厂里给职工人手编发了一份《邯钢经验学习纲要》,以问答形式对职工进行宣传渗透。同时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开展了“安全月”、“质量月”、“现场管理月”等系列活动,使之与邯钢经验的学习同步进行、协调促进,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广大职工逐渐培养、树立起了自觉的参与意识,从而为该工作的真正落实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三是建材厂历来比较重视基础管理,积累了详尽的第一手基础材料,为成本测算提供了比较科学的可供参照的依据,这一点尤其值得我市众多企业借鉴学习,他们在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从市场价格进行倒推,参照本厂历史最好水平制定成本控制目标,使该目标既不是如望星月,高不可攀,也避免了脱离市场实际,重复高成本低效益的低效负效运行。四是“建材人”在严酷的市场面前,没有坐等政策、呼唤“优惠”,也没有因众多小企业不断亏损自己连年盈利而沾沾自喜。
  他们深知本厂的微利运行与市场无情的竞争之间的反差,他们不愿等到企业“玩不转”了再坐下来挠头抓耳研究对策。这种自觉克服“等靠要”、““磨拖赖”思想的表现,比起我市部分“怨天尤人”的企业来,就显得明智而又果断。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