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岁月与学府春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5296
颗粒名称: 沸腾岁月与学府春秋
其他题名: 文学溯踪之五
分类号: I2
摘要: 有些日子是人一生都不会忘记的,1949年4月24日之于我便是这样。那一天,长江南岸的芜湖解放了。前一天,国民党守军不战而溃退,地方旧政府也自行撤守,芜湖度过了 “真空”的一夜。翌晨,阳光明媚,我欣喜地到河沿街迎接解放军去了。入城仪式相当盛大,岁月又一次沸腾了(第一次是抗战胜利)。广益中学第一届学生会成立了,我担任了学习部长,主持出了两大张欢庆解放的墙报。
关键词: 叙事小说 个人经历

内容

有些日子是人一生都不会忘记的,1949年4月24日之于我便是这样。那一天,长江南岸的芜湖解放了。前一天,国民党守军不战而溃退,地方旧政府也自行撤守,芜湖度过了 “真空”的一夜。翌晨,阳光明媚,我欣喜地到河沿街迎接解放军去了。入城仪式相当盛大,岁月又一次沸腾了(第一次是抗战胜利)。广益中学第一届学生会成立了,我担任了学习部长,主持出了两大张欢庆解放的墙报。
  吴劲强随部队到了芜湖。他已脱却西服,穿一身草绿色军装,斯文中透出英武。在他的鼓励下,我报名参加西南服务团。遗憾的是在体检中发现我患有浸润性肺结核,只好暂时离开沸腾的生活,回家养疴。
  在病床上,我写了《木格窗》、《紫色笺》等散文,与陪养的情境相谐。8月,病体稍有起色,便担任了家乡行政村的教育委员,负责冬学、民校、黑板报和演剧等工作。次年初,在镇上演出了大型歌剧《白毛女》。
  吴玉宝也是演剧的负责人之一,他任导演并饰杨白劳。积劳成疾,(角色由吴子哲代演),吐血而亡。
  我却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并成为芜湖市郊区土改工作队员,又投入沸腾的生活。
  我仍然时时想写点什么。但以往那种空泛之作已难以与新时代合拍,对描写工农兵一时还不太熟悉。是时,我在土改工作组做秘书工作,搜集的材料很多,于是我就写起反映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和农村新面貌的通讯来,土改后任郊区的小学教员还继续写。以1950年到1953年,我在《皖南日报》和芜湖《新工商报》上发表了30多篇通讯。《芜湖大众》报总编辑刘乔是我在土改队的老首长,1953年,他邀请我参加了该报所属的文艺创作小组。
  1954年,25岁的我,作为调干生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偿了学文学的宿愿。负笈京华,初见世面。几千人的大学校里,俊才云集,我一时还难准确估量自己的价值。因此,已经发表过60多篇作品和文章的我,刚入大学的第一次作文,竟然只得了3分(5分制)。
  不久,我就适应了高等学府的生活,创作也逐渐活跃起来。我参加了学校的文学社,还担任过学生会《蓓蕾》文学月刊(铅印)的编委兼诗歌组长。刊名是郭沫若先生题的字,同时还请他为《蓓蕾》写了一首诗。
  在大学二三年级,我在《北京日报》、《中学生》杂志,以及校内学术、文学刊物上发表过新诗《遥寄同学们》、《是什么使你神往》、《送行》,组诗《街头抒情诗》仿民歌《歌唱总路线》,论文《试论白居易的〈长恨歌〉与〈琵琶行〉等。
  大学4年,经历了两个政治运动:反胡风;以右派。在前一运动中,我被怀疑曾参加三青团,因系普通成员之嫌,并未挨整,只是被摒于积极分子之外,少开了许多会。这倒使我有较多时间阅读了大量中外古今文学书籍。I960年初,组织上对我的三青团员问题终于作出了否定的结论。1957年春,我以帮助党整风出发写了文章,反右派开始后,我颇感自危。然而,命运之神厚待,当反右派之火眼看就要烧到我身上时,运动戛然而止,我遂得豁免。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