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银川晚报》 报纸 |
唯一号: | 310120020210005219 |
颗粒名称: | 马玉才“上帝”忠实的守护神 |
分类号: | D912.29 |
摘要: | 5月28日下午六时许,马玉才又成功地调解了一起彩电纠纷案。 当他怀揣为消费者王喜瑞追回的数千元钱走出某电器经销部时,心头的喜悦使步伐轻捷了许多,他急着要去把这好消息告诉王喜瑞……提及马玉才的工作能力,可用“高效而且很有技巧”一句话来概括。自1989年他出任银川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一职以来,经他手处理的难度较大的投诉案就有一千多起,无论是涉及汽车的大案,还是关于一块豆腐的小案,最终总能讨回个公道。出外调解的过程中,他曾以挺身而出的勇气和满脸的正气让某电器行撒泼玩命的经理乖乖放下了手中挥舞的铁锹。他也多次为一个纠纷的细节苦思冥想到深夜,让意欲胡搅蛮缠的生产商无言以辩……就是凭着胆大心细的一股子认真劲儿,马玉才硬是带着一班人让“银川市消协”在消费者心中安了家。“来投诉的消费者都不容易,谁忍心让他们费时费力地来回跑。”用了最平实的话,他如此解释努力工作的动机。 “公正”二字是马玉才工作的信条。从当年震惊银川的“小吃街时代电子案”到有关一双鞋、一包月饼等极普通的日常投诉,常有来自四面方的压力,潮水般地向马玉才涌来。 然而他却总是挺直了腰杆说:“必须依法办事,否则消协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他的不偏不倚换来的不仅仅是所有投诉的圆满解决,“当了官就六亲不认”、“当官、当官,越当越不会当了!”之类的误解也随之而来。可这位军人出身的秘书长却微笑着说:“当消费者道一声谢,或诚心诚意为消协送来一面锦旗,我就觉得这一切都值!”消协特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办公室里总要面对吵闹、眼泪,甚至谩骂,时间长了,换谁都会感到烦,感到累,马玉才也不例外。可在接受记者此次正式采访的两个多小时中,马玉才眉飞色舞谈得最多的还是投诉案:件件案子当事人的名字,甚至对话内容他都记得一清二楚,能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已是秋霜染鬓的他不置一辞却已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他从事的这份工作的热爱之情。 |
关键词: | 经济纠纷 消费者权益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