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杂院奏响文明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5186
颗粒名称: 大杂院奏响文明曲
分类号: G247
摘要: 来到银川居民区的“大杂院”时,所见所闻却犹如春风扑面。
关键词: 群众文化 文娱活动

内容

近日,当记者顶着沉沉的夜幕,来到银川居民区的“大杂院”时,所见所闻却犹如春风扑面。
  富宁街自强巷里,锣钹声声,唱腔悠悠。灯火通明的居委会里挤了六七十号人。前台,穿红挂绿的演员各执家什有打有唱、有弹有拉。一边看戏的,有老有小,同歌同泣……这是居委会老年人活动站的秦腔剧团在演出。
  居委会主任杨进保告诉记者,自强巷过去没有活动场所,老人们除了转街,就是玩纸牌。现在可好T,剧团不光演出传统戏,还自编了许多反映社区变化和新人新事新风尚,以及对群众进行法制、道德教育的现代戏,每年演出不下300场,不仅周围的离、退休职工来看,郊区及邻县的农民也来看。据了解,像自强巷这样群众自办的剧团,银川市的其它街道还有五六家。
  记者又来到唐槐新村。市场已熄灯,商店也打烊。然而,巷口的六七家个体书屋却个个灯火通明,人影绰绰。一间“庆玲书屋”里,摆放了五个大书架,满是中外名著,也有儿童读物。店主胡庆玲说,这家开办不到半年的书屋,已有一百多名固定的读者,每天看书借书的有三四十号人。“现在书屋办到家门口,下楼就有书,每月只需花上几块钱。” 一位读者说道。
  据银川市文化局负责人介绍,像这样的个体书屋、书摊,如今已有270多家。随着一个个书屋在居民区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读书活动在各社区形成风气。负责人还介绍道,去年以来,银川市把强化市民教育,提高市民素质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在一些居委会创办了 “文明市民学校”。学校对辖区居民分对象、分层次进行法律、计划生育、税法等知识培训,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进文明市民学校,做一个合格公民”已成为现今银川市居民的一个新时尚,它给银川的市区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一股新风。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