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大伙都明白,春节前夕直至正月十五之间,亲朋好友登门互访,见面或打躬作揖,或握手致礼,各自向对方说些吉利话。问候、祝福、慰问、鼓励……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欢天喜地,一派节日的气氛,一片洋溢的真情。 当然,为表示敬重或者出于礼节,互访时少不了要带点节日礼物的。这是中国的老传统。用现在的观点来看;这传统说不上是优秀。但一年到头了,互相表示一下,联络一下感情,也是无可厚非的事。肯定一点:共产党虽然把破旧立新作为一种追求,但却并不反对拜年。毛泽东当年在延安就曾到老百姓家里给群众拜年;五六十年代,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员都有给群众拜年的习俗。这对于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是很有好处的。但是,任何美好事物一旦沾染上“细菌”,就非变质变味不可。拜年也是如此(说明一点:这里指的拜年已不包)括普通老百姓之间那种最朴实的拜年T)o有人利用拜年,变相地给自己的上司或自己有求之人送礼行贿,为自己谋求私利“架桥铺路”,于是,春节就成了某些人搞权钱交易的“黄金季节”,拜年就成了这种交易的最佳形式。近些年,此风如涟漪般迅猛扩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某些企业,某些常常受制于人的小单位也开始利用这个“季节”和这个形式向上级或常常掣肘于己的单位“进贡”。拜年在这些地方就彻底地变质变味了。 好在,中央发现了这个奇特的“进贡”方式,三令五申地制止:不许企业或下级单位在春节期间利用拜年向上级送礼。吃惯了这号甜头的“老爷”们好不寂寞。于是便出现了“倒拜桑秋年。“去年春节前夕,笔者到一家以生产美酒而闻名的企业去采访。与厂长谈话两小时,竟被十四五个电话不时打断。奇怪的是,那电话的内容几乎是一致的:“X X 厂长吗? '向你拜个早年啊! 节日没事到家来坐噢,我家你知道不? X X小区X X 楼X X单元X X号.... 晚上我一般都在家……哈哈……”每接完一个电话,厂长便苦笑着摇摇头,匆匆在纸上记下“拜年”人的地址。我不解,问厂长:什么意思?厂长说:过节了,就是那个“意思”嘛!节前那几天,我走三家工厂,都碰到了这种现象。有的干脆就开着车直接进了厂。自然,聪明的主人不会让“热情”的客人空车而返的。我明白了:这就叫上边有政策,下边有对策。吃惯了油水的岂有再喝白开水之理于是,我把这叫:倒拜年。其实,这个提法并准确上级给下级拜年也应当是顺茬嘛。不过,我怎么琢磨都觉得:眼下这个倒拜年总有点“黄鼠狼给鸡拜年”的味道,你说是不? 又是春节到了,今年会不会还有这种倒拜年呢?阿弥陀佛,诸位大人,这种年您还是不拜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