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旗乡王旗村的烤摞摞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唯一号: 292634020220001450
专题名称: 陈旗乡王旗村的烤摞摞
文件路径: 2926/02/object/PDF/290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859.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烤摞摞”是临潭县东路的陈旗乡王旗村、龙元乡阎家山、石门乡三旦口等村的传统习俗,而以王旗村为最。每年正月初六日,王旗村每家每户都要拿出一捆柴来,堆积在村中心场上。晚饭过后各家男女老少都携带米酒、果品走向堆有柴火的场地。各家出嫁的闺女一定要回娘家参加此项活动。人们以柴火为中心,很自觉地围成一个大圆圈,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有聊天拉家常的,有打闹嬉戏的。由于是在春节期间,人们着新衣、穿新鞋,少年风流潇洒,丫头媳妇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这时场上灯光明亮,彩旗飘扬,约9点钟,由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宣布开始大吉。顿时柴堆燃烧、焰火升腾、鞭炮齐鸣、礼花齐放。之后,由各家晚辈依次向村中长辈们敬酒,向妇女们散糖果,年轻人便把有喜事(即娶了媳妇、生了头胎、盖了新房等)的当家人一个个请出来,先向他们祝贺,然后就拉在火堆旁烤,要他们献出喜酒喜糖来招待大家。主人起初假意推辞,青年们照烤不罢,等主人完全乐意答应后,便端酒上菜,请人人品尝,方才罢手。这时男人们饮酒,丫头媳妇们则围着火堆,踏着舞步,唱古老的《路远歌》。唱词有传统的,也有即兴编成的,声音嘹亮,曲调委婉。唱毕后,火势渐低,夜已深沉。散场时,人人必须从火堆上跳过,以避凶趋吉,求得各家人口大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并互道祝福而别。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