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切刀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唯一号: 292634020220001441
专题名称: 打切刀
文件路径: 2926/02/object/PDF/290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856.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打切刀”是一出传统剧目,原名《混五子招亲》,是临潭县长川乡冯旗村每年正月十六的庙会上固定演出的节目,其内容武术加魔术,独具特色。这天,附近村庄的群众、生意人从四面八方来到冯旗,参加一年一度的庙会。剧目表演前场地上搭一帐篷,台前供演员表演,台下万头攒动,人山人海。随着一阵悦耳急促的锣鼓声,五名生角出场,并各念一段台词“切开红肚肠,拳大胳膊壮,打死不拉勾,要问麻引个,双股一齐上”。然后绕场亮相,集体表演武术。接着五名由男性扮演的旦角上场,表演武术,随机生旦开打。武术套数有开怀、解膀、扫踝等,一招一式,配合默契。此时,锣鼓齐鸣,号音嘹亮,喊声如雷,炮声震天,烘托出一个真刀实枪的气氛和肃杀的实战场面。经过一番激烈较量,生败逃,旦追进帐。生旦又成对上场,旦角将刀、剪、锥、链、斧等五件器具打在生角头部,生角头颈顿时鲜血淋漓,场景逼真,真伪难辨。这一表演为村中赵、武等姓弟子扮演,从不外传。 这个剧目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明洪武年间,冯旗村附近山头有一帮土匪占山为王,经常骚扰周边村庄。一天,冯旗村的姑娘媳妇们外出踩青,恰巧被山上土匪头目窥见,土匪头目吩咐喽啰们抓几个丫头媳妇回去做压寨夫人。于是喽啰们一哄而下,尽管丫头们拼命抗争,还是有几个被土匪掳上山去。土匪头目欣喜异常,想犒劳一下弟兄们,庆贺胜利。就大摆宴席吃肉喝酒,猜拳行令,一时醉气弥漫,抓去的姑娘媳妇们乘机逃下山去。她们商议说,今日侥幸逃出虎口,说不定哪天又被抓去,与其整天提心吊胆,还不如趁今天土匪们大醉之机,把他们都杀了。大家决定后,就回家去拿上切刀、锥子、剪子、链刀、斧头等器具朝山上匪巢中冲去。土匪们喝得烂醉如泥,妇女们一阵乱砍乱扎,将土匪悉数杀死了。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