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水流珠的传说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唯一号: 292634020220001437
专题名称: 洮水流珠的传说
文件路径: 2926/02/object/PDF/290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853.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很久很久以前,洮河的东岸有一个叫阎王庄的村子。村子里住着一户大财主叫马敬斋。他霸占着方圆几十里的土地,还霸占着洮河上的渡口。附近农民不是他的佃户就是他的长工,要不就是摆渡工。马敬斋不但好财,而且还好色,心狠手辣,人叫马阎王。60多岁的雷成河给他当了50年的摆渡工。他没有别的爱好,只迷恋丝竹弹唱,一支笛儿常横在嘴上,吹得河水欢跳,柳枝狂舞。 雷成河家住洮河西岸的雷家坪,离阎王庄60多公里。老两口只有一个女儿,取名鮫鮫。这鮫鮫虽然生在贫寒人家,但针线茶饭、屋里屋外样样都很出色。到了16岁,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俏闺女。这闺女受了父亲吹拉弹唱的熏染,也爱上了笛子。雷成河给马阎王当摆渡工,恰似老马被套上了笼头,寒冬腊月当洮河坐上冰桥的日子,又得去给阎王推磨、碾场。长年累月的劳累,雷成河终于一病不起了。马阎王还嫌他碍手碍脚,竟逼他搬到马棚里去住。 鮫鮫娘俩听见了,心急火燎地带着仅有的几块糠窝窝去看望他。来到马棚里一眼望见雷成河躺在草堆里一口一口地喘着气,都伤心的哭了。不料,哭声惊动了马阎王,他手中提着大烟管,三步并作两步奔进了马棚。他以为雷成河死了,可以少开工钱,不想雷成河没死,马阎王怒从心起,一声大喝:“呀,真是贼胆包天,竟敢上门哭丧,臊老爷的脸……”马阎王猛地看见是个风烛残年的老婆子领着一个黄花闺女,立刻露出一副奸笑,将山羊胡子一捋,柔声细语地说:“唉,我这个软心肠的人也怪难受的,小闺女,快把你爹搬到场房里去住。” 夜里,鮫鮫正在服侍爹爹,只听门咯吱一响,马阎王的秃头伸进屋来,立逼鮫鮫跟他去。这下可气坏了生命垂危的雷成河,他紧紧地拉住女儿的手不放,鮫鮫的娘也跪下求情,马阎王哪里肯依,朝雷成河胸部狠狠一脚,可怜雷成河气绝身亡。 原来,鮫鮫已把一颗心交给了一位青年摆渡工虎子。虎子得知鮫鮫家出了事,带了同伙,手执长矛大刀直奔马阎王家。马阎王见势不妙,准备逃跑。不料刚迈出大门,就被虎子拦住,做贼心虚的马阎王跪地求饶。鮫鮫见虎子领着大伙来救,悲愤交集,揪住马阎王连哭带骂。众人怒火燃烧,一阵脚踢拳打把马阎王打了个半死。正在这时,马阎王的儿子带着庄丁赶了过来,虎子、鮫鮫们只好抬着雷成河的尸体向河西走去。 马阎王怎肯罢休,第二天抬着花轿,来到雷家坪硬是把鮫鮫抢了去,把虎子抓去关在自家的地牢里。鮫鮫被关进马家深宅大院,思谋脱身的办法。她一边哭,一边装作顺从的样子,提出三个条件:一是先派人请和尚念经,超度父亲的亡灵,大办道场安葬;二是给娘送上一千两银子的彩礼;三是把虎子放出。马阎王成亲心切,一一答应。 鮫鮫见所有的事情已办妥了,又瞅空给虎子带了个口信,要他如此这般……才换上新装,走进了洞房。马阎王满心欢喜,见鮫鮫斟酒敬他,接过酒碗,一连喝了三大碗,醉得连头也抬不起来。鮫鮫吹起笛子,墙外埋伏的虎子听见笛声,知事情已成,便翻过墙头,悄悄溜进新房,宰了马阎王,领着鮫鮫翻墙而去。接应的伙伴护着鮫鮫走了,留下虎子断后,虎子被马家狗腿子发现,反抗中死在乱刀之下。当鮫鮫与大伙跑到洮河岸边,准备摆渡时,发现身后追赶的人已到。鮫鮫料定难以逃脱,“扑通” 一声跳入了洮河。 虎子死了,鮫鮫跳洮河了,只有鮫鮫娘每天坐在河边上,眼望河水,哭啊,哭啊,从早哭到晚,从晚又哭到黎明。有一天,正当鮫鮫娘痛不欲生时,河面上突然卷起了一阵巨浪,浪尖上涌出一个人来,面似鮫鮫,身材却像鱼,朝鮫鮫娘放声大哭,滚滚泪珠像颗颗珍珠,一颗一颗滴进水中,这泪珠越聚越多,越聚越密,重重叠叠,竟然覆盖了河面。 打这以后,每当数九寒天,洮河水面上便流动着像泪珠一样的冰珠,传说这冰珠就是鮫鮫娘俩的眼泪。这就是洮水流珠的传说,也是著名的洮州八景之一。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