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金锁的传说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唯一号: 292634020220001435
专题名称: 石门金锁的传说
文件路径: 2926/02/object/PDF/290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852.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临潭县的石门乡石门口是洮河流过的地方。很早以前这里山崖连绵不断,洮河水流到这里,便淌不过去,年久日深,最后把村子里老百姓的房子都淹了。人们只好住在临时搭起的窝棚或帐房里。河水还往上涨,眼看就要遭受流离失所之苦。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村里来了一位白头发,肩上搭着褡裢的老人,说他已经活了500岁,是个木匠,愿为大家盖房子。大家听了很惊讶,于是人们纷纷上山砍来木材,打出土坯,就等老木匠动工。可几天过去了,老木匠只是吃了睡,睡了吃,并不干活。河水又上涨了九尺,人们只好催他赶快动手。老木匠听了摆摆手说:“别忙别忙,到时候你们有新房住就是了。”又闭上了眼睛。第二天,人们从叮叮当当的声响中惊醒,大家出去一看,啊!山坡上已造好了一排排的新房子,人们喜气洋洋地搬进了新屋,别提有多高兴了! 可村里的人们还是很担心,河水再往上涨,有一天还是会淹了这些新房子!老木匠不慌不忙地说:“那好办,我把这山劈开个口子,让洮河水流过去不就成了!”于是,老木匠抡起斧子一劈,只听见咔嚓一声巨响,石山崖开了个豁岈,再看老木匠的斧头,却成了一边是齐的,一边是斜的了。这就是如今洮州木匠使用的斧头,也是一边齐,一边斜的原因。山崖虽然劈开了,可洮河水还不能畅流,人们又要求老木匠再显法力。只见老木匠飞起双脚向两边一踢,山根又被踹开了好多,只见石山像开了两扇大门,洮河水哗啦啦地往下流。这时,忽然吹来一阵风,老木匠在人们的欢呼声中不见了!大家感到非常神奇,村里一位老人说:“这位神人为我们盖房开山,神通无边,莫不是鲁班爷吧!” 于是大家齐声说:“就是鲁班爷呀!”此后,鲁班开山的传说就在洮州大地流传开了。人们为了纪念鲁班爷就在右边半山崖上修了一座庙,供起了鲁班爷,至今香火不断。 石门口的景色也比以前更为迷人,两岸崖壁峭立,百仞如切,山上苍松翠柏,鸟语花香。洮水在这里似流非流,平静如镜,清澈碧透,倒映峰峦。尤其在月华初上之时,崖罩轻纱,河水泛银,那鲁班庙里灯火辉煌,恰似挂在两扇石门上的一把金锁。崖两边,还留着斧凿之痕,山底下有几处脚印,相传为鲁班所为。于是洮州人把这里称为 “石门金锁”,并列为洮州八景。清代临潭诗人陈钟秀有诗赞曰: 谁劈石门踞上游,边陲万古作襟喉;任它纵有千金锁,难禁洮河日夜流。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