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砚雕刻技艺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唯一号: 292634020220001432
专题名称: 洮砚雕刻技艺
文件路径: 2926/02/object/PDF/290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851.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专题描述

洮砚,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并列为中国三大名砚,以出产在古洮州境内的洮河沿岸而得名,尤其以东路喇嘛崖(今属卓尼县)所产的“鸭头绿”最佳,素有“洮砚贵如何,黄膘带绿波”之评。早在唐代就有洮州砚匠所雕洮砚流传,宋神宗时列为朝廷贡品,明清及民国时期现临潭县的新城、扁都、陈旗、石门等地都有“砚瓦匠”专门从事洮砚雕刻。新中国成立后,产生了一批技艺超群的雕刻艺人,如苗存喜、刘文林等。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洮砚生产走向半机械化,工匠更多、产品更加丰富、工艺更加精致。 洮砚造型丰富多彩,装饰图案有龙凤、花草、虫鱼、人物各具特色,雕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