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战申氏金属加工技艺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唯一号: 292634020220001430
专题名称: 古战申氏金属加工技艺
文件路径: 2926/02/object/PDF/290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851.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专题描述

清末,旧城牛建文,从岷县清水沟学来铜铸手艺,遂在旧城上郊口开设临潭第一家铜铸炉院,铸造铜锅、铜壶、铜火盆、铜火炉、铜罐、铜脸盆、铜瓦、铜香炉、铜佛等,从业18人。民国时,旧城郊口杨寿林、大庙河王朝英也相继开铜铸炉院,铸造铜锅等,唯牛建文炉院规模最大,名望最高。1949年建国前,牛、杨、王、邱4家炉院从业人员50多人。新中国建立后,在合作化运动中加入了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牛氏后代和杨寿林炉院的邱广成,分办城关翻砂一、二场。 古战申家加工技艺跟其他各家大同小异,工序分下料、溶解、制模、浇铸、打磨等,具体细节因属内部机密,故各家秘而不宣。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