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钦木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唯一号: 292634020220001106
专题名称: 哈钦木
文件路径: 2926/02/object/PDF/290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613.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哈钦木本意为鹿舞,包含有圣者劝化猎人不要杀生的意思,是甘南地区藏族寺院“七月法会”(柔扎)的一个组成部分,也称“米拉劝法会”。其源自于夏河县拉卜楞寺,拉卜楞寺自1709年创建后,逐渐成为甘、青、川藏区政治、宗教、文化的中心。寺内丰富的佛教文学艺术和藏区独特的民间歌舞,奠定了其产生的文化基础。它综合了歌舞和其他艺术形式,其构成有说唱、有歌有舞又有较完整故事情节的戏剧形式。具备戏曲艺术的若干要素,表演中力求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如米拉日巴的庄严、慈爱,猎人贡保多吉的剽悍、洒脱等等。“哈钦木”这一特殊艺术表现手法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延续到现在除了有劝化猎人不要杀生的韵意外还有另外一种象征意义,那就是驱除魔怪、祈求当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吉星高照。“哈钦木”在长期的演出历程中,在形式上几乎没有大的变动(贡保多吉对寺院和僧众不良行为的揭发和嘲讽的内容,因每年都有新鲜内容,所以这一部分每年是不尽相同的),这种长期的积累,不仅使形式上出现许多固定的舞蹈套路、技巧和音乐曲调,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程式的积累、美化和定型的过程,做为一种具有个性特征的表现手段,他既可以表现神、佛、圣者,也可以表现世俗中的人物。同时,这种长期的积累,也使其在表现内容上形成了一种规范,即演岀不仅仅是单纯为了娱乐而演出,而是以宣扬佛法,劝善戒恶为宗旨的演出,具有教育意义,是藏传佛教思想和藏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已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所收录的辞条,仅限与甘南州有关的内容。本辞典依据“事以类聚”原则,按照职能和专业分工分类,共分为历史地理、自然资源、党派群团、政法军事、科教卫生、文体旅游、农牧林业、建设环保、工业交通、电信邮电、财经商贸、民族宗教、综合、人物等14个类目。按前言、凡例、分类目录、正文、附录、后记排列。分类目录中,同类辞目按相近程度排列,有的以时间先后为序,或者两相兼顾。本辞典所收辞条,大部分从甘南州已正式出版的史、志及专业性资料中搜集整理,由州直各部门、各县(市)审定征求意见稿。限于资料、数据搜集难度大,一部 分断限至2006年,一部分延伸至2011年。在辞条正文中均有说明。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