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唯一号: 292631020220000127
机构名称: 甘南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文件路径: 2926/02/object/PDF/290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370.pdf
起始时间: 1956年7月13日

机构描述

1952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少数民族访问团西北访问团在甘南访问时,经过反复征求意见,拟出了《甘南藏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计划》,同年在甘南藏区各族各界代表联谊会上,对有关自治区的性质、名称、地址、人选、行政区划、机构设置以及语言、文字的使用等各项重要问题,都与各民族、各地区的代表人物,反复进行协商讨论,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最后做出决定。1953年6月18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筹委会举行了第二次委员(扩大)会议,决定除原夏河、卓尼、临潭3县之外,新设立欧拉、洮源、西固3个县级行政委员会。1953年9月25日甘南藏族自治区各族各界第一次人民代表会议正式宣布成立“甘南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10月1日为自治区成立日。1953年10月4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第一次行政会议,专门讨论自治区政府的组织机构及干部配备。会议决定在区政府下设秘书处、文教处、卫生处、建设处以及法院、检察署、财经委员会、税务局、民政处、公安处、工商处、畜牧处、财政处,编制216人,实有138人。1953年11月21日,省政府将省直辖的夏河、卓尼和临夏专区所辖的临潭,全部划归甘南,并将西固的城关区、武坪藏族自治乡、峰迭联合区、阳山乡、武都坪牙藏族乡、岷县洛大直属乡、官鹅乡、大河坝乡、西泥沟、会川新堡4个藏族乡以及宕昌4乡,一并划归甘南管辖。另外,省政府批准在甘南地区成立3个县级行政委员会。甘南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53年12月1日开始派人前往各县进行接收工作,1954年7月各地接收工作基本完成。至此,甘南藏族自治区辖夏河、卓尼、临潭3县以及舟曲、碌曲、玛曲3个行政委员会,有藏、回、汉、蒙、撒拉等5个民族,共有人口320789人。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后,暂以拉卜楞镇为首府。根据当时中共中央的“选择地点应适中,有发展前途,便于对藏区进行领导的地方”的指示,中共甘南工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结合甘南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临潭旧城、夏河拉卜楞镇、黑错(今合作)、阿木去乎、西仓5个地点为自治区首府的方案,1954年4月18日,经反复研究,并广泛征求各族各界人士的意见,一致同意甘南首府建于黑错,并报请甘肃省人民政府转呈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7月6日,内务部批示,同意甘南首府于合作兴建。1955年5月2日,甘南藏族自治区首府建设在合作破土动工。区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了建设委员会,负责全面施工。同时,夏河至合作的公路也动工兴建,于1956年7月中旬完成。1956年7月13日至19日,中共甘南工委、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及下属单位由拉卜楞镇迁到合作。从此,合作成为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所收录的辞条,仅限与甘南州有关的内容。本辞典依据“事以类聚”原则,按照职能和专业分工分类,共分为历史地理、自然资源、党派群团、政法军事、科教卫生、文体旅游、农牧林业、建设环保、工业交通、电信邮电、财经商贸、民族宗教、综合、人物等14个类目。按前言、凡例、分类目录、正文、附录、后记排列。分类目录中,同类辞目按相近程度排列,有的以时间先后为序,或者两相兼顾。本辞典所收辞条,大部分从甘南州已正式出版的史、志及专业性资料中搜集整理,由州直各部门、各县(市)审定征求意见稿。限于资料、数据搜集难度大,一部 分断限至2006年,一部分延伸至2011年。在辞条正文中均有说明。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