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伊斯兰教经堂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97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伊斯兰教经堂教育
分类号: D635
页数: 2
页码: 672-673
摘要: 伊斯兰教经堂教育,是由最初的家庭式伊斯兰教常识教育而逐步形成的。到了明代中期,回族伊斯兰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堂教育取代了唐、宋、元三朝的家庭宗教教育,逐渐成为回族伊斯兰教育的主要形式。经堂教育是指在清真寺里,由开学阿訇招收穆斯林子弟,学习伊斯兰经典,传授伊斯兰教义、教法等基本的宗教知识,培养宗教宣教接班人和穆斯林专门人才的特殊教育。经堂教育是16世纪在回族中首先创设的,创始人为陕西渭城回族人胡登洲。陕西学派包括陕、甘、宁、青、新西北五省及河南、安徽、江苏等省。清真寺是从事经堂教育的重要场所。经堂教育所用的课本,在小学主要是《古兰经》文选读、《摘要注解杂学》,要求学会诵读和背诵有关章节。
关键词: 宗教工作 宗教教育

内容

伊斯兰教经堂教育,是由最初的家庭式伊斯兰教常识教育而逐步形成的。到了明代中期,回族伊斯兰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堂教育取代了唐、宋、元三朝的家庭宗教教育,逐渐成为回族伊斯兰教育的主要形式。经堂教育是指在清真寺里,由开学阿訇招收穆斯林子弟,学习伊斯兰经典,传授伊斯兰教义、教法等基本的宗教知识,培养宗教宣教接班人和穆斯林专门人才的特殊教育。经堂教育是16世纪在回族中首先创设的,创始人为陕西渭城回族人胡登洲。经堂教育分陕西学派、山东学派、云南学派。陕西学派包括陕、甘、宁、青、新西北五省及河南、安徽、江苏等省。
  清真寺是从事经堂教育的重要场所。经堂教育的教师一般由开学阿訇担任,或由清真寺另行聘任。经堂教育一般分为大学、中学和小学三种。经堂小学主要是向回族儿童和少年进行伊斯兰教知识的启蒙教育,让他们学会念“清真言”,学习穆斯林沐浴、礼拜、斋戒、信仰等宗教礼仪常识,并学会简单的阿拉伯字母拼读。小学采取松散的管理办法,学童可自由地入学或退学,学习不分级别班次,随来随学,也无一定的学习年限,以学会基本的宗教常识为标准,一般是3年至5年,中学的教育对象是从小没有受过宗教教育的成年人,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古兰经》文选读,时间上无严格规定,农村多在农闲时学习,城镇也多选择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学习的时间进行。在经堂教育中,中学这个阶段的表现形式并不明显。全县各清真寺都不同程度地举办了阿文学习班,学习《古兰经》诵读。城关清真上寺、南大寺的学习班办得比较正规,参加学习的人一般在150人以上,通过学习,许多人会诵读《古兰经》。大学系统学习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语法、文法、修辞、教法、教义、《古兰经》注、圣训等科目。
  临潭县各清真寺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恢复了经堂教育。随着清真寺的重新开放,群众的宗教信仰热情高涨,许多穆斯林家庭都送子女到清真寺当满拉,学习宗教知识。到90年代初期,全县的经堂教育发展到鼎盛时期,城关各大寺都聘任了较著名的阿訇担任开学,每寺都招收了50~100名满拉,尤其是南大寺满拉最多时期达到130名之多,各乡村清真寺招有5~10名满拉。到21世纪初期,回族群众大都重视文化教育、学校教育,加上部分回族青年从事商业经济,到清真寺念经的青年不断减少,经堂教育不断走向低谷。90年代曾培养了一批伊斯兰教阿訇人才,部分在清真寺穿衣毕业后成为阿訇,在甘肃临夏、青海、四川阿坝、云南、河南、深圳、福建、内蒙等地担任开学阿訇。有的从清真寺出国前往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伊朗、叙利亚、埃及等国留学,回国后在兰州大学、西北民大、西北师大、上海外国语学院等大学,或经学院、阿语学校任教。
  经堂教育所用的课本,在小学主要是《古兰经》文选读、《摘要注解杂学》,要求学会诵读和背诵有关章节。大学所用的课本主要有学习阿拉伯语法的《基础知识》五卷、《语法大全补注》;修辞学方面的主要教材是《白亚尼》3卷,分别讲授阿拉伯语语言规律,各种修辞效果,论述语言与意义之间的修辞美化问题等;教法学方面的主要教材是《伟嘎业》4卷;教义学方面的教材有《凯俩目》,讲授伊斯兰教认识论、宇宙观、认主学、善恶观等;经注学方面的教材有《简明古兰经注》等;圣训学方面的教材有《圣训明灯》等圣训集;文学方面的教材有《真境花园》和《蔷薇园》。由于各地经堂教育的发展程度不同,在办学形式和使用教材、课程设置等方面也不同,有的清真寺还开设了苏菲哲学经典《曼克图巴特》(书信集)等。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潭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