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民族事务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962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民族事务管理
分类号: D633
页数: 3
页码: 663-665
摘要: 临潭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是县政府管理全县民族宗教事务的职能机构。2007年有局长、副局长各1人,职工6人。临潭县是一个以汉、回、藏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地区,是甘肃省二十一个民族县(市)之一,全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8%。民族政策主要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长期以来的各项政策,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甘南州民族区域自治条例》。从1991年以来,全县民族工作主要以民族团结工作为重点,形成全县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给筹建中的临潭县回民中学争取修建款10000元,支持民族教育的发展。华侨华人在回国探亲时受到了县上四大班子主要领导的慰问接待。2000年7月24日至26日,临潭籍华侨穆罕默德?
关键词: 民族工作 民族事务管理

内容

临潭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是县政府管理全县民族宗教事务的职能机构。2007年有局长、副局长各1人,职工6人。
  第二节民族政策
  临潭县是一个以汉、回、藏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地区,是甘肃省二十一个民族县(市)之一,全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8%。民族政策主要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长期以来的各项政策,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甘南州民族区域自治条例》。从1991年以来,全县民族工作主要以民族团结工作为重点,形成全县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三节扶持发展民族经济
  县民族宗教局发挥部门优势,积极从国家民委、省民委、州民族宗教局等上级民族工作部门争取到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补助款、少数民族地区新增发展资金、温饱基金、援藏资金、民族贸易企业贴息资金、加拿大项目等多种资金项目,支持了临潭民族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1991年,从州民族宗教局争取少数民族补助费2万元,发放给长川乡塔那村15户群众,用于发展畜牧业,共购置牲畜40头。给新城镇南门河村争取了引水项目,投资50000元,解决了200户回、汉群众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给羊永乡毫路村投资5000元,解决了40多户藏、回、汉群众长期吃水困难的问题。给筹建中的临潭县回民中学争取修建款10000元,支持民族教育的发展。1993年,争取到加拿大基金项目——古战乡达尕村引水工程,加拿大基金项目官员马仪芳女士亲临达尕村,考查论证了项目的可行性,援助49190元,解决达尕村吃水问题。1999年,县民族宗教局加大了项目争取的力度,协调争取落实民族地区补助费、少数民族生产生活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地区新增发展资金、民贸网点建设和民族用品定点企业技术改造国家财政专项贴息贷款共计105万元,其中30万元用于青石山电站建设,30万元用于县二院建设,20万元用于文化馆修建,5万元用于“红星月”医院扩建,20万元作为专项基金。同时州民宗局、州财政局下拨临潭县的“重点贫困县新增财政扶贫资金”共计40万元,分别用于冶海旅游区道路建设,改建冶力关牙扎坎公路8公里,修建涵洞2个。30万元用于青石山电站建设,用于基础设施的购置补助。2001年,争取到少数民族地区乡镇企业专项贷款2个、贷款贴息金额7.3万元,分别按州民宗局、财政局、乡镇企业局文件安排给临潭县城关皮革厂和新城淀粉厂。同时为修建中的鹿台水电站、新农村建设、羊永乡太平学校争取了一定资金。
  第四节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
  临潭县民族工作部门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中积极参与推荐,通过挂职锻炼、交流等形式,使干部在实践中得到成长。1991年全县有少数民族干部512名。1993年底,有少数民族干部501人,占全县总干部数的24.3%;县级干部30名,其中少数民族10名,占总数的21.6%。1995年,有少数民族干部共计570名。1996年,有少数民族干部779名。1997年,有少数民族干部779名,其中回族358名,藏族407名;女108名;大专以上161名,中专445名,高中以下173名;中共党员196名;县级干部11名,回族5名,藏族6名;科级94名,回族54名,藏族39名。2006年,全县干部中有少数民族干部1560人,占41.8%;专业技术干部中有少数民族干部1125人,占42.7%;科级干部中有少数民族干部181人,占25%;县级干部中有少数民族干部14人,占42%。
  第五节藏胞接待安置
  临潭县有国外藏胞2户,13人。1993年,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对国外藏胞办公室”,与县宗教局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主任由县民族宗教局局长兼任,2005年“对国外藏胞办公室”归到县委统战部。
  1994年,回国藏胞班玛道知在家乡古战乡达尕村去世,县民宗局派人进行了慰问,送去了慰问金。同年,回国藏胞罗桑相培被县政协安排为八届政协委员,并发放安置金2000元,罗桑相培于1996年又重新返回印度定居。1996年,县民族宗教局向省藏办推荐藏胞罗桑相培嫡侄、卓尼县藏中教师冯学俊为藏胞联谊会成员。
  第六节侨务工作
  临潭县是甘肃省“六大侨乡”之一,是甘南州的侨务工作重点县。全县有国外华侨、华人25名,主要侨居在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印度、尼泊尔、加拿大、蒙古等国家,国外华侨、华人中回族23名,汉族2名。
  1990年4月,根据甘肃省侨务办公室的要求,临潭县成立了“县政府侨务办公室”,和县民宗局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县民族宗教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县侨办成立以来,侨务工作主要抓了对外联络以及华侨、华人的接待和对贫困侨眷的扶贫工作。1999年5月,县侨办被甘肃省人事厅、甘肃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甘肃省归国华侨联合会评为“全省侨务工作先进集体”。
  临潭县国外华侨、华人先后回国探亲的有侨居沙特的丁世明先生,阿联酋的马宗海、马达吾、敏永德,尼泊尔的张永贵、单拉黑曼,印度的张国维,从国外回国定居并在家乡去世的有沙特华侨李永福、丁世明,印度华侨敏全喜。华侨华人在回国探亲时受到了县上四大班子主要领导的慰问接待。1992年,侨居沙特阿拉伯的丁世明先生委托国外的三子回国向正在筹建的临潭回中捐赠一辆东风牌卡车,价值人民币5万元,侨眷丁目迪给回中捐款1万元,并任回民中学名誉校长。1998年,侨务办为侨属单永贵争取暖棚种植项目,由省侨办协调落实扶贫资金15万元。
  2000年7月24日至26日,临潭籍华侨穆罕默德•穆萨邀请沙特阿拉伯麦地那国王大学社会学教授、世界伊斯兰联盟官员阿布都拉•阿济兹先生来临潭县进行社会发展情况的实地考査,参观了回民中学、城关地区各清真寺,走访了三岔、扁都、新城等乡的部分贫困户,还参观了青石山电站建设工地,当即向回民中学捐款人民币3万元,向清真上寺等10座清真寺送去慰问金各2000元,向三岔、扁都、新城三乡的60户贫困户分别送去慰问金每户100元。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潭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