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卫生运动”是政府统筹协调全县爱国卫生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对涉及社会各部门的环境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及卫生防疫工作进行统筹协调。1992年3月4日,任命祁振孝同志为爱卫办主任;1993年4月29日,调整充实了爱委会成员,配了一名副主任,有成员18人。2002年7月9日撤销爱委会,业务并入县卫生局。
1992年5月,是临潭县第四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时间定为4月25日至5月25日。动员社会,整治环境卫生。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和消除死角,强化社会和群众的卫生观念,进一步创建卫生城镇活动。农村重点抓改水改厕工作,搞好粪便管理。并开展纪念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40周年活动。
2003年,城建、环保投资4000元购置流动垃圾桶40个。安排扶贫资金在冶力关镇建成沼气池、厕所100多座,在8个特困乡各安排5户示范点,着力解决卫生脏乱差的问题。2004年,坚持创建卫生县城,以农村改水改厕为重点,在全县组织开展了三次群众性大清扫活动,彻底治理“脏、乱、差”,铲除四害孳生地。
第二节食品卫生
1995年,对全县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査,体检率达98.10%,査出乙肝患者8人,全部调离岗位。全年共查出变质食品558公斤,计1004.40元,严防了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1996年,为了落实新的《食品卫生法》,实行了监督监测分离,执法主体从卫生防疫站转到卫生行政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做到了形象统一,责权统一,分清了监测与监督的关系。全县张贴州卫生局“关于换发食品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的通告”,全县换发卫生许可证489户,发证率达95%以上。有食品从业人员641人,体检629人,体检率9&13%。査处“五病”患者8人,全部调离,调离率100%。1997年,给全县的从业户发放了《食品卫生法》等宣传材料。对543名从业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率96.96%。查出“五病”患者9人,全部调离从业场所,调离率100%。根据州卫生局安排,8月份进行了《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验证工作,验证率达90%。同时进行了食品及餐具抽査工作,全县共抽査食品60份,合格率100%;检测餐具145份,合格率24.8%。全年共监督检査2775户(次),罚款6户计2600元,涉及非法所得324元, 责令限期改正15户(次),对40户的476.5公斤,价值3142.50元的过期变质食品进行了没收。为提高广大群众认识,进一步宣传《食品卫生法》,对没收的过期、变质食品在物资交流大会期间进行了展览,并公开销毁。为使卫生监督工作进一步向农村延伸,确定了20名卫生检查员,达到每乡至少有1名卫生检査员,健全了卫生监督网络。1998年,全县共体检458名,体检率达94.86%。查出“五病”患者2人,调离2人。根据《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对全县食品经营户的许可证进行了换发和验证工作,换发和验证率达95%以上。全年共监督检査2430户(次),处罚2户,罚款300元。县卫生防疫站对餐具进行了抽査监测,全县共监测餐具104份,合格18份,合格率达17.31%。
2001年,全县共有食品、餐饮业418户,从业人员576名,从业人员体检568人,体检率98.6%。査出“五病”患者5人,全部调离,调离率100%。卫生监督覆盖率100%,户均监督频率6次以上。对饮料、糕点、白酒、月饼、食醋、酱油、罐头、面粉、方便面、冷饮等10类食品采样540份,全部合格,对153户从业户餐具消毒监测,采样436份,合格327份,合格率75%。对不合格户及时提出整改意见。2002年,全县共有食品、餐饮业322户,从业人员464名,体检457人,体检率98.49%。査出“五病”患者5人,全部调离从业场所,调离率100%。卫生监督覆盖率100%,户均监督频率6次以上。完成餐具消毒监测114户,共监测330份,合格72份,合格率21.8%,对不合格户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饮食、糕点、白酒、月饼、食醋、方便面、罐头、冷饮等10类食品采样523份,全部合格,换发卫生许可证209户,审核89户,发证及验证率达92.5%。全年没收销毁过期变质食品302公斤,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5户从业户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900元的罚款。
2003年4月2日至6月18日,对全县各乡镇食品从业人员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共体检407人,体检率85%,发现“五病”人员8人,调离从业场所。监督检査1065户(次),责令限期改正3户;餐具监测33份,合格10份,合格率33%。2004年,对从事饮食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了预防性健康检査,发现的“五病”患者全部调离从业场所,调离率100%;从业人员体检率城镇达98%,农村达95%。食品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开展卫生监督执法,对不符合卫生标准的5户食品经营户进行了处罚,共罚款300元。对不按规范经营的食品经营户63户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共没收不合格食品饮料135个品种883公斤,价值286元。2005年,对从事食品饮食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了预防性健康检査,从业人员体检率城镇达98%以上,农村达95%以上。对发现“五病”人员4人,全部调离从业场所,调离率100%,监督覆盖面城镇达100%,农村90%以上。4月中旬至5月中旬开展了卫生许可证清理整顿工作,对23户经营单位依法责令限期改正,依法取缔无证经营户4户。8月份对冶力关风景旅游区40户“农家乐”进行了整顿,对从业人员进行了体检,发放了健康证。全年共没收不合格食品饮料8类,140个品种,100公斤,价值420元。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2003年2月14日11时龙元乡上沟门村发生中毒事件,中毒5人,死亡2人,鉴于事件的特征,临潭县公安局介入刑事调査。第三节学校卫生
1995年对城关5所小学、二所中学的2947名学生进行了体检,发现学生沙眼和龋齿患病率分别达2.24%和26.03%。1996年根据《学校卫生条例》,对城关地区2所中学和5所小学的3004名少年儿童进行了检査,龋齿患病率居首位,达32.09%;视力减退13.38%,沙眼1.17%。1997年对城关地区2所中学、5所小学的3139名学生进行了健康检査和生长发育检查,龋齿达46.6%,视力不良11.6%,沙眼0.3%。1998年对城关地区2所中学和5所小学3057名学生进行了健康检査和生长发育检查,患龋齿48%,视力不良12.3%,沙眼0.4%。2000年在县教育局的配合下,对全县3所中学、2所九年制学校、23所六年制学校的11685名学生进行了健康检查,体检率97.32%。通过检査发现患有视力不良1036人,占18%;龋齿2823人,占42%。2002年10月至11月对城关地区6所小学、2所中学进行了体检,应检学生4602人,实检4480人,体检率97.35%,并做了学校卫生经常性监督,监督率100%。2004年5月份对城关地区6所小学、2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预防性健康检査,应检学生5771人,实检率80.5%,并做好学校卫生经常性监督,监督率100%。2005年对县城2所中学、6所小学及临潭一中、西街小学、三中、关街小学的在校学生进行了健康检查,体检率95.44%,监督率达100%。
第四节妇幼保健
一、妇幼保健
1995年元月,培训乡卫生院儿科医生50名、乡村医生30名。3月份举办了9个抽样乡卫生院院长、妇幼专干参加的为期10天的学习班,并对9个抽样乡的72个行政村进行了调査及考核。1996年全县有0~7岁儿童2174名,其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9.97%。,婴儿死亡率43.45%。,城镇占20%,农村占80%。根据《甘肃省托幼园所管理办法》,近年对城关两所幼儿园及学前班的220名儿童和11名教师进行了健康检查,受检率90%以上。儿童中査出营养不良性贫血8人,龋齿10人,患病率3.6%01997年,全县有已婚妇女30750人,育龄妇女35688人,新法接生1422人,其中住院分娩740人,新法接生率60.24%;产妇死亡4人,死亡率173.8/10万。开展婚前检査及孕期保健保偿工作,城关地区已婚20对,保偿10对;新城地区婚检30对。加强了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经10月底考核5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6477人,管理率达53.96%;孕妇死亡9人,死亡率366.34/10万;婴儿死亡67人;死亡率30.99‰。5岁以下儿童死亡98人,死亡率39.97%。;体重不良患儿163人,患病率6.64%。对城关2所幼儿园及3个学前班儿童进行了系统体检,实检179人,体检率88.61%。体检发现龋齿66人,占体检人数的36.87%;弱视7人,占3.9%;轻度贫血15人,占8.4%,体检后及时反馈结果,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1998年,为了如期完成1996年至2000年妇幼卫生合作项目计划,县妇幼保健站加强了各医疗单位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査,各医疗单位加强了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管理,到11月底全县母乳喂养率达95%,新法接生率达67.4%,婴儿死亡率为30.95%。,5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61.37%,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18&50/10万。同时,75%以上的呼吸道感染、腹泻儿童得到了正确治疗。对2个学前班和2所幼儿园儿童进行了体检,体检率达88.79%。1999年,开展了孕产妇保健保偿、妇女两病普査、新法接生。对城关地区4所小学和2所幼儿园进行了体检,共体检253人,体检率87%。其中:弱视36人,发病率14%;贫血4人,发病率2%;虫卵6人,发病率24%;龋齿13人,发病率51%。2000年在临潭县启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成立了 “临潭县降消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培训乡以上人员149A,村级242人。1-9月份,全县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33人,住院分娩率达43.15%。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185.18/10万,新法接生率87.84%,产前检查率91.91%,婴儿死亡率降低到27.7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到37.65%。,分别在1990年基础上降低三分之二,低体重儿童出生发病率6.54%,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77.23%,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79.79%,80%以上呼吸道及腹泻儿童得到了正确的治疗和管理。婚前医学检査155对,检査率达19.37%。并对城关地区学前班及幼儿园儿童进行了体格检査,应检283人,实检265人,体检率93.64%。
2001年底,共救助孕产妇住院分娩122人,其中产后大出血13人,髙危孕产妇20人,正常产89人,占住院分娩人数的12.6%。孕产妇死亡率降到154.72/10万,全县未发生新生儿破伤风。住院分娩率49.87%,在1999年基础上提高了20.95%;产前检査率92.80%;新法接生率96.20%;婴儿死亡率降到24.2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到34.04%。,85%以上5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和腹泻得到正确治疗和管理,低体重儿童出生发病率5.8%,5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8.5%,孕产妇建卡率77.3%,母乳喂养率96.4%;婚前检査86对,检査率22.6%。2002年6月份对城关2所幼儿园和4所学校学前班儿童进行了健康检査,应检391人,实检352人,体检率90%。査出弱视63人,患病率17.8%;贫血7人,患病率1.98%;龋齿217人,患病率61.6%;佝偻病6人,患病率1.7%。2003年,对城关学前班和幼儿园儿童进行了体检,应检407人,实检302人,检査率为74.2%。其中:视力低下占8.6%,龋齿发病率77.15%, 贫血2.9%,耳疾0.3%,沙眼4.3%。
2004年,“降消”项目的实施给临潭县妇幼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各项指标与项目实施前相比出现了4个下降、3个上升。孕产妇死亡率1999年185.18/10万,下降到2004年的146.19/10万;婴儿死亡率从1999年的27.78%。下降到2004年21.9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999年37.‰,下降到2004年26.3‰;产前检查率1999年62.8%,提高到2004年81.79%;住院分娩率1999年43.15%,提高到2004年59.57%;新法接生率1999年68.20%,提高到2004年86.98%;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巩固在“0”;母乳喂养率95.76%。对贫困孕产妇实行住院分娩救助,共救助79人。2005年为搞好妇幼卫生宣传工作,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期间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等法律法规,共发放传单4000份、妇幼保健手册3000份,培训县、乡、村妇幼保健人员154人。住院分娩的贫困孕产妇救助253人,救助金额达5.1万元。幼儿园、学前班的体检:应检471人,实检339人,体检率71.97%。其中:贫血1人,龋齿255人,心脏病54人,沙眼54人,耳疾9人,鼻疾5人。
二、妇女病防治
1996年选择卓洛、长川两乡检査164人,受检率25%,发病率39%,均得到治疗。1997年在冶力关和八角两乡开展了妇女普査。共査190人,发病114人,发病率60%,对査出的病人均进行了治疗。1998年对新堡、总寨两乡进行妇女病普査,共查妇科疾病11种,均给予治疗。1999年对古战、术布两乡200名妇女进行了普査,发病160人, 发病率78%。
2000年7月份,对陈旗、龙元两乡进行了为期7天的妇女病普査,两乡应査3469人,实查586人,普査率16.89%,其中:患病人数323人,患病率55.12%。尿痿1人,患病率0.17%;II度子宫脱垂2人,患病率0.35%。对上述疾病根据当地不同条件都给予不同程度治疗、指导。全县应査31369人,实査3392人,普査率10.81%。2001年对陈旗、卓洛、羊永、八角4个乡的妇女病进行普查,应査8300人,实査2539人。普査率30.59%,发病率15.44%。2002年7月中旬对三岔、店子两乡进行为期一周的妇女病普査治疗。两乡应査2986人,实査数1140人,普査率38.18%。其中患病172人,患病率15.8%。2004年7月对羊沙乡已婚妇女进行了为期6天的妇女病普查,应查人数1365人,实査807人,普査率59.1%,患病率32.8%。2005年8月份对冶力关镇进行了为期7天的妇女病普査,应查354人,实査134人,普査率37.9%。其中子宫糜烂16人,阴道炎14人,其他发病19人,患病率36.74%。对患者进行了治疗和卫生指导。
第五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03年7月29日晚,冶力关镇发生特大暴雨洪水灾害,对受灾人数、伤亡人数、受灾面积及居民生活饮用水源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按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系统要求及时逐级上报。对受灾严重的=家庄171户发放了消毒药液80公斤,发放害虫杀灭剂(敌敌畏乳剂)2公斤。培训4名村民,共发放洪灾防病材料2000余份。2004年9月份和5月份,龙元乡龙元村和古战乡九日卡村分别发生流感疫情,卫生系统成立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査,疫情监测、消杀、宣传教育、后勤保障和联络协调等小组。第六节卫生监督检查
1996年,依法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了体检和建档工作,全县有从业人员109人,体检78人,体检率71.5%,对査出的2名患病患者全部调离。有从业户86户,建档81户,建档率94.8%。全年共监督检査430户(次),平均每户5次以上,监督率100%。1997年全县公共场所经营单位83户,新换发卫生许可证30户,体检78人,体检率80%。全年共监督检查249户(次)。1998年,对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进行预防性的健康检査,体检率81.5%,共检査250户(次)。2000年,对全县69户102名从业人员进行摸底建档,建档率100%。对城关地区旅店业、理发业及公共浴室的公共用具进行采样监测,采样18份,合格17份,合格率94.4%。对不合格的场所及时送达了监督意见书,限期改进。2001年,共有从业人员86人,体检83人,体检率96%,未査出“五病”患者,监督率100%,户均监督5次,卫生许可证发证率100%。监测26户公用用具(品),采样104份,合格24份,合格率23%。2002年,有公共场所70户,从业人员105人,体检102人,体检率98%,检出“五病”患者2人,及时调离从业场所,调离率100%。卫生许可证发放率100%,户均监督4次,监测23户公共用具(品),采样102份,合格33份,合格率32.4%。2003年,加大了公共卫生监督力度,全县有公共场所69户,从业人员82人,体检63人,体检率76.8%,发现“五病”人员1人,调离从业场所。2004年,有公共场所66户,从业人员84人,体检81人,体检率96.43%,査出“五病”患者1人,调离从业场所,调离率100%。检测27户公共用具(品)99份,合格85份,合格率85.85%。
2005年:(1)共有公共场所49户,从业人员58人,应检58人,实检52人,体检率89.66%,建档率100%,监督覆盖率100%,户均监督4次以上。(2)化妆品卫生监督:对全县化妆品经营户进行了摸底建档工作,对34户美容美发店、7户化妆品专卖店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没有发现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对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小家庭式沐浴户1户责令停止营业。从业人员体检率达100%,监督覆盖率达100%。
(3)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对县城生活饮用水进行了采样监测,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涉水产品共采样225份,合格222份,合格率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