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93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分类号: R197.2
页数: 4
页码: 640-643
摘要: 1994年,根据甘南州政发21号文件精神,为防治流行性出血热病在临潭县扩散、蔓延,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临潭县防治流行性出血热领导小组”,1995年10月份开展了以灭鼠为重点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两次共筹集饵粮35062公斤。经过努力,鼠密度由灭鼠前的51.11%下降到19.88%,下降率为31.23%。截至当年12月17日,共发病56例,发病率40.46/10万,比去年同期下降51.06%。全年疫情报表报告率达100%,1至11月份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5种,237例,发病率171.2/10万,与上年相比下降&16%。居民漏报调查共查乙类传染病60例,漏报8例,漏报率13.3%;医院漏报乙类传染病256例,漏报率7.4%。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三种,合计报告发病数67例,占发病总数的20.6%。
关键词: 卫生预防 传染病防治

内容

1994年,根据甘南州政发(1994)21号文件精神,为防治流行性出血热病在临潭县扩散、蔓延,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临潭县防治流行性出血热领导小组”,1995年10月份开展了以灭鼠为重点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两次共筹集饵粮35062公斤。用溴敌隆母液353.5公斤,每次投放540个自然村,33900户,房间数331400间,培训灭鼠员1017人,每次有276名干部参加,其中县级干部9人,科级干部30人,一般干部70人,村干部70人,村社干部167人,每次发放防治出血热宣传材料4000张。经过努力,鼠密度由灭鼠前的51.11%下降到19.88%,下降率为31.23%。截至当年12月17日,共发病56例,发病率40.46/10万,比去年同期下降51.06%。全年疫情报表报告率达100%,1至11月份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5种,237例,发病率171.2/10万,与上年相比下降&16%。居民漏报调查共查乙类传染病60例,漏报8例,漏报率13.3%;医院漏报乙类传染病256例,漏报率7.4%。
  1996年,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各医疗单位专人负责报告工作,报告率100%。据全县疫情报告统计共发生乙类法定传染病6种,发病326例;无死亡病例报告,总报告发病率232.5/10万。与1955年相比上升15.3%。
  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三种,合计报告发病数67例,占发病总数的20.6%。其中肺结核63例、猩红热发病3例、流行性腮腺炎1例。消化道传染病:肝炎、痢疾两种,合计报告发病数243例,占发病总数的74.5%。虫媒传染病:流行型性出血热发病16例,占总发病数的4.9%。
  1997年1月至11月份,全县共报告乙类传染病6种,无死亡报告,报告发病率为2840.10/10万,发病与上年相比上升13.94%。居民漏报调查出乙类传染病68例,漏报8例,漏报率2.23%。
  一、甲类传染病
  为了防止鼠疫疫情的发生,2000年全县在主要公路沿线、学校、乡、村、社、历史疫源地进行宣传,加强疫情监测,散发以“三报三不”为主体的宣传材料1500份。
  二、乙类传染病
  (1)麻疹:2003年麻疹发病24例。2004年5月25日10时,临潭县新城镇东山行政村泉尼自然村疑似麻疹暴发流行,共发生麻疹疑似病例10例。经州县流行病学专业人员及临床专业人员共同会诊排除3例,其中7例住院诊疗后痊愈出院。(2)脊髓灰质炎:1999年10月由青海省循化县发现1例输入野病毒病例。2000年元月21日至25日,全县开展了0至9岁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扫荡免疫。服苗儿童2764人,接种率100%。1993年12月至2000年元月与全国同步开展了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日活动。7次14轮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在98%以上。累计免疫儿童数25000人以上。零剂次儿童逐年减少。自1999年以来已无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3)乙型病毒性肝炎:临潭县为乙肝的高发地区。2001年发病率45.71/10万,由于乙肝疫苗自费,农村接种率不足10%,城区不足60%。2002年人群乙肝病毒携带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根据省疾控中心安排,临潭县列入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流行学病调査县,调査了三乡一镇,共调査人数1412人,用HBSAg试纸条进行采血检测,采集血清192份,查出阳性39人,阳性率2.76%。其中城镇5人,阳性率1.05%;农村34人,阳性率3.62%。2004年6月24日至7月3日州卫生局督查,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城镇为89.55%,农村7.28%,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6%。
  (4)布鲁氏杆菌病:2002年7月份在卓洛、术布两乡进行人间布病调査,应査5072人,实査4762人,检査率87%,血检人数600人,阳性人数0,阳性率0%。并加强了对牲畜产品及交易市场的管理,防止布病传播。此后,每年都加强监测,进一步巩固布氏菌病“稳定控制区”标准。
  (5)痢疾:1996年肝炎、痢疾两种合计发病数243例,占发病率的74.5%。2003年菌痢77例。
  (6)病毒性肝炎:2003年肝炎发病91例。2003年8月6日,术布乡鹿台子行政村班路塔自然村甲肝流行,累计患病23例,确诊10例,疑似13例。为了有效遏制甲肝在全县传播,县上成立了甲肝防治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进行防治。对鹿台子全部小学生及未上学15岁以下儿童免费注射丙种球蛋白75人,查肝功84人,注射甲肝疫苗39人。对班路塔村易感人群注射甲肝疫苗115人,注射丙种球白儿童48人,成人24人, 共72人。宣传图片进村入户,印发甲肝宣传材料600张,发放二氧化氯消毒液120公斤、漂白粉100公斤。对全村108名村民化验结果104名肝功均正常,4名ACT轻度升高者甲肝抗体测定均为阴性。
  (7)流行性出血热:1994年11月28日,临潭县人民政府根据州政府州政发(1994)21号文件通知精神,县政府成立“临潭县防治流行性出血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1996年流行性出血热发病16例,占总发病的4.9%,与1995年相比下降78.5%。1998年10月份,临潭县发生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后,于11月13日在流顺以上7个乡(镇)统一开展了大面积灭鼠。2000年9月份,在全县范围内统一开展了灭鼠工作,县防疫站按东、西、南、北、中方位随机抽取5个点进行鼠密度调査,平均鼠密度为18.8%,灭鼠后平均鼠密度为7.04%,与灭鼠前相比下降了11.76%。2005年全县只发生1例流行性出血热。
  三、其他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2004年5月19日,古战乡九日卡村藏族小学疑似流行性感冒暴发流行,发病51人,死亡1例,对80人送医院检査治疗,隔离观察。学生患病71例,占患病总数的67.62%,覆盖率为69.97%;散居儿童发病24例,占患病总数的22.86%;成人患病10例,占患病总数的92.52%。是年5月23日,临潭县龙元乡龙元村疑似流感发病,经流行病学现场调査83人,通过调査确认75人痊愈,仍有8名危重病人,症状较轻,一般状况良好,给病人免费发放400元药品,州疾控中心给乡村医生赠送抗感染等药品,价值600元。
  (2)人体寄生虫病防治工作:2004年5月份,对古战、冶力关、总寨、陈旗部分村社进行了人体寄生虫调査工作。采集有效粪便1000份,其中12岁以上772人,12岁以下228人,共査出12岁以上蛔虫感染10人,蛔虫感染率1.3%;猪肉绦虫1人,感染率0.57%;12岁以下蛔虫感染105人,蛔虫感染率46.05%;蛲虫感染7人,感染率3.07%。
  四、慢性病
  麻风病:1995年11月8日至30日,为贯彻落实“麻防三査”,对存活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了体检复査。有现症病人1例,患病率O.OO7‰;监测病人13例,体检率100%;对患者家属及密切接触者,高危人群体检率达98%。1996年,重点对所有病人、家属及密切接触者体检率95%,髙危人群体检率98%。1997年,对麻风病现有病人进行了监测,并进行了麻风病的防治宣传。1998年,全年未发现新病人,现存活病人总数30人,年底现症病人1人,临床监测33人,监测率86.8%;细菌监测15人,监测率50%;高危人群监测118人,监测率80%;对现有病人进行了涂片和畸残调査。2000年,全县麻风病人30人,其中现症病人1人。9月份对麻风病人进行细菌监测涂片22人,监测率73%;临床监测28人,监测率93%;高危人群150人,调査138人,调查率92%。2002年7月,对全县麻风病人进行细菌监测26人,监测率86%,涂片率63%,高危人群156人,调査150人,调査率97%。2004年10月份,对现有麻风病人进行了访视监测,监测21人,监测率95.5%;涂片12张,涂片率54.5%:对高危人群定期检查,应检84人,实检78人,检查率92%。2005年10月份,对现症病人21人进行了访视监测,临床检测20人,检测率95.2%;涂片10张,涂片率92%,并在群众中广泛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道理。
  五、结核病
  临潭县是结核病流行的重病区,肺结核患病率为1320/10万,涂阳率为122/10万,全县有结核病人约1800例,其中传染性病人约600例,每年新感染0.5万~0.8万人, 年新发结核病人150-300例,其中85%为40岁以下青壮年,且80%在农村。1992年7月,临潭县被列入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示范县,随之成立10人组成的结核病项目领导小组。1995年11月,门诊共接诊可疑结核病440人,胸透440人,胸透率100%;痰检396人,痰检率90%;新发涂阳结核病人31例,新发涂阳登记70.45%。全年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62例,投药率100%,全程督导管理率100%,涂阳病人2月末痰菌转阴率96.15%,5月末及疗程结束后,痰菌转阴率100%。1997年元月至11月,共接诊可疑患者296人,经胸透、痰检筛选共登记肺结核病人92人,其中免费84例,自费8例,初治菌阳病人92人,经治疗,初治菌阳病人阴转率100%,复治病人阴转率98.44%。1998年,结防门诊共接诊患者302人,经痰涂片发现菌阳病人新发61例,复发8例,其他复治14例,痰涂片菌阴病人16例,病人管理项目内免费投药率100%。治疗病人痰检复査206人(次),复查率98.76%。全年共完成治疗病人81人,菌阳病人治愈率100%。2000年,截至11月底,门诊共接诊病人436人,胸透率436人,胸透100%。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75例,其中涂阳73例(包括新发涂阳66例,复发涂阳3例,其他复治4例),初诊病人痰检415人,痰检率95.18%;阳性检出率17.59%;随访痰检309人(次),随访率100%;年内共转诊病人156人,转诊率35.78%。对发现的37例菌阳病人全部免费治疗,投药率100%,全程督导化疗100%。2001年,全年门诊共接诊病人255人,发现活动性肺结核66例,其中新发涂阳病人57例,阳性检出率16.89%,新发免费涂阳病人3例,自费涂阳病人6例。对发现病人均进行了登记和管理,免费病人登记治疗率达100%,对涂阳病人全程化疗率100%,痰菌阴转率100%。
  (1)卫生卫V项目:2001年共接诊236人,胸透236人,胸透率100%;痰检228人,初诊病人痰检率96.61%;转诊85例,转诊病人登记率65%;发现菌阳病人36例,其中初治涂阳32例,复治4例,菌阳免费3例,自费2例,涂阳病人按项目要求全程督导管理。初治涂阳病人,痰菌阴转率99.37%,复治涂阳病人转阴率98.65%, 死亡1例,治疗失败1例。
  (2)爱德项目:共接诊病人58例,登记6例,其中初治涂阳5例,复治涂阳1例,病人全部按项目要求督导管理。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潭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