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药品管理与监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93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药品管理与监督
分类号: R19
页数: 2
页码: 638-639
摘要: 农村群众买药难、买药贵的现象明显,假劣药品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临潭县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大对全县药品市场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了销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举办了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药品质量管理人员法律法规培训班。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印制了《临潭县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药品购进验收记录》等,下发各涉药单位。从规范购药渠道上保证药品的正规、合法和质量可靠。县、乡(镇)35家药店都通过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工作。在执法人员的监督下列表造册,现场销毁了生产日期超过5年的单批号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27种,货值5300余元。
关键词: 医务监督 药政管理 药品管理

内容

2002年全县有药品经营单位15所,从药人员28人,药品使用单位149所,从药人员165人。农村群众买药难、买药贵的现象明显,假劣药品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临潭县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大对全县药品市场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了销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举办了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药品质量管理人员法律法规培训班。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印制了《临潭县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药品购进验收记录》等,下发各涉药单位。从规范购药渠道上保证药品的正规、合法和质量可靠。截至2006年底,药品经营企业发展到了60家,87.5%的乡(镇)有了药店,16.3%的行政村有了药店,56%的行政村有了药品供应点。县、乡(镇)35家药店都通过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工作。基本上解决了全县各族群众用药难、用药贵的现状;开展“诚信药店”、“规范药房”和“合格药房”创建活动,截至2006年底,全县已有4家药店、1家县级医疗单位和1家乡级医疗单位分别荣获甘南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诚信药店”、“规范药房”、“合格药房”荣誉称号。
  二、药品监督
  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初具规模。开展辖区内药品不良反应(简称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将3所县级医疗机构和78所小型医疗机构为重点监测点,全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初步建立。
  2.实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由于农村药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监管力量不足等因素,假劣药品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对此,临潭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药品监管和供应现状调査,了解和掌握了药品经营、使用管理情况,建立“两网”(监督网和供应网)。全县聘请药品协管员19名、信息员123名,使全县16个乡镇的141个行政村有了药品信息员。截至2006年底,全县14个乡镇建立了药店,101个行政村有了药品供应点,确保农村群众能用上安全有效的药品。
  3.依法查处销售、使用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行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坚持“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行为,近几年共岀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车辆300余台次,深入全县涉药单位监督检査药品、医疗器械,没收假劣药品730余种、11600余盒(袋、瓶),货值18000余元,罚款15400余元,依法取缔无证经营药品2户,引导医疗单位进行自查,监督销毁生产日期超过5年的单批号药品140余种1000余盒(袋、瓶),货值39000余元;过期医疗器械15种8300余盒(个、包),货值5000余元。并对从无资质购进医疗器械的单位进行了处罚,没收医疗器械3200余套,货值1500余元,罚款7300元。
  4.加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管理。在执法人员的监督下列表造册,现场销毁了生产日期超过5年的单批号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27种,货值5300余元。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潭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