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安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76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安置
分类号: G473.8
页数: 2
页码: 479-480
摘要: 临潭县选拔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基层事业单位或村委会服务,将符合条件的61名特困生分别安排到县110报警服务台、交通保安中队、社区警务室和乡镇基层事业单位服务;另安排30名中专特困生到乡(镇)计生站和“两基”办从事服务工作。
关键词: 毕业分配 毕业安置

内容

1991年以来,大中专毕业生按计划分配,贯彻“计划分配为主,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原则,专业对口,充实加强生产第一线的分配方针。至1997年底,大中专毕业生共分配28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42人,中专243人。2000年出台了新的中专毕业生就业政策,实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人事制度改革相配套毕业生管理办法,采取国家计划分配与双向选择相结合的就业模式。2002年取消非师范类中专毕业生分配政策后,全县大中专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之后,根据州政府批转州人事局《关于2002至2003年度非师范类大中专统配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精神,大力宣传毕业生就业政策,引导家长和毕业生认清形势,合理定位,改变“等、靠、要”的思想,动员学生继续深造或到其他地区工作,多渠道安置就业。2004年,全县选拔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基层事业单位或村委会服务,将符合条件的61名特困生分别安排到县110报警服务台、交通保安中队、社区警务室和乡镇基层事业单位服务;另安排30名中专特困生到乡(镇)计生站和“两基”办从事服务工作。2005年全县累计积压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将近900多人,针对就业形势和安置政策的调整,县上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的跨地区就业“金桥工程”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积极组织了两届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参加的“相约甘南”大型人才洽谈会,会期被外资企业录用21人,让更多的参会者了解了外省用工单位的用人机制。2006年开始实施跨地区就业“金桥工程”,由县上牵头,两批成功输送了跨地区就业学生27人。
  并将2002年至2004年的20名大专生、2006年的37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分配到乡镇基层单位工作。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