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五保”户供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74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五保”户供养
分类号: F323.89
页数: 1
页码: 463
摘要: 1991年至2006年,全县共有农村“五保”对象889户993人。临潭县农村“五保”户供养的主要内容是解决“五保”供养对象吃、穿、住、医、葬等困难,具体供给粮油、服装、被褥,提供符合居住条件的住房,提供疾病治疗,五保对象死亡后,妥善办理丧葬事宜。
关键词: 农村社会福利 五百户供养

内容

1991年至2006年,全县共有农村“五保”对象889户993人。临潭县农村“五保”户供养的主要内容是解决“五保”供养对象吃、穿、住、医、葬等困难,具体供给粮油、服装、被褥,提供符合居住条件的住房,提供疾病治疗,五保对象死亡后,妥善办理丧葬事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中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免除相关费用。
  2006年新的《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公布之前,“五保”供养所需经费从村提留或乡统筹费中列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临潭县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从2003年开始从政府财政中转移支付。2003年至2006年财政转移支付农村“五保”供养金标准为865元/年/人。
  截至2006年底,根据全县农村社会供养能力和供养条件,全县所有“五保”对象均采取分散供养方式,“五保”对象大多由亲友代养。
  2006年临潭县各乡镇农村五保对象统计表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潭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