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妇女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72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妇女工作
分类号: D442.6
页数: 3
页码: 448-450
摘要: 临潭县共举办以妇女为主的科技培训班39期,参加妇女1911人。是年,县妇联先后同职业技术中学、扶贫办联合举办裁剪、缝纫、刺绣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参加学员160人,并在城关地区创办“三八”刺绣厂。1993—1997年,县、乡两级妇联组织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234期,参加妇女1.27万人,参加农广校学习的有27名。举办岗位培训班21期,培训妇女305人(次),参加各类成人考试的妇女有103人,有31名女职工被评为“技术能手”。
关键词: 妇女运动组织 妇女工作

内容

实用技术培训1992年,全县共举办以妇女为主的科技培训班39期,参加妇女1911人。是年,县妇联先后同职业技术中学、扶贫办联合举办裁剪、缝纫、刺绣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参加学员160人,并在城关地区创办“三八”刺绣厂。1993—1997年,县、乡两级妇联组织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234期,参加妇女1.27万人,参加农广校学习的有27名。举办岗位培训班21期,培训妇女305人(次),参加各类成人考试的妇女有103人,有31名女职工被评为“技术能手”。1999年和2000年县妇联分别举办了NPA社会动员培训班和“母亲安全”培训班,共有321名村妇代会主任、女能手等参加。1998-2006年,县妇联配合有关部门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实用技术培训班90多期,培训人数达12000多人。
  妇女扫盲1992年,全县各乡共举办扫盲点33处,扫盲班9期,参加扫盲的妇女1000多人,脱盲400多人。1993年,组织19个乡镇的妇女专职干部和女能手及村妇代会主任参加全省农科知识竞赛,其中9人获奖。据不完全统计,1993—2002年,县、乡妇联组织共举办扫盲班44期,参加扫盲的妇女4600多人,其中脱盲妇女1270人。2003—2006年,参加扫盲学习的妇女达7223人次,达到小学文化程度的5260人。1995年,临潭县妇联被评为甘肃省“巾帼扫盲奖”先进集体,新城乡西街村妇代会主任闫玉清获甘肃省“巾帼扫盲识字女状元”称号。
  “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1993-1997年,省、州、县妇联共表彰了在“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中成绩突出的55名先进个人和23个先进集体。1998—2006年,受全国、省、州、县妇联表彰的“双学双比”女能手8名,“巾帼建功”先进集体3个,“巾帼建功”标兵1名。
  创建文明家庭1991-1996年,表彰各类家庭750户,其中,受地区表彰25户,县、乡表彰725户;表彰各类家庭成员80名,其中,受地区表彰20名,县、乡表彰60名。1997年,全县家庭总户数是30462户,其中城镇2008户,乡村28454户。是年,全县共表彰“五好文明家庭”362户,其中,60户受县妇联表彰,2户受州妇联表彰; 表彰“优秀家庭成员”20名,18名受县妇联表彰,2名受州妇联表彰。1998—2006年,表彰“五好文明家庭”84户,其中,受省、州妇联表彰7户,县级表彰77户;表彰“优秀家庭成员”43名,其中,受省、州妇联表彰7名,县妇联表彰36名。2006年8月,全县被全国妇联、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公安部和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全国 “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县。
  妇女劳务输出县妇联每年利用各乡(镇)气候差别较大、种收季节不同等特点,发动剩余劳力就地转移,帮人收割、打碾,以此来增加家庭收入。据不完全统计,1996-2000年累计输出转移女劳力3580人。2005年,县妇联通过调查摸底,建立了全县妇女劳务输出信息库,对拟输出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能状况等进行建档立卡。2001-2006年,县妇联配合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移民办等部门向外输出转移女劳力11729人。
  扶贫帮困1991年,县妇联积极动员广大妇女向遭受特大洪水袭击的地区捐款7146.50元、粮票603斤、衣物3件。1992年,积极开展了筹建“中华女子学院”集资捐款活动,全县妇女共捐款1650元,并对捐款积极的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1996年,县妇联召开了各妇女组和副科级以上女领导干部“手拉手结对子”动员大会,具体讨论和部署了妇联组织的扶贫措施和方案,确定为每个妇女组、每个副科级以上女干部、每位女能人与县妇联扶贫帮困联系点--术布乡普藏什村的贫困户结对子。全县广大妇女为贫困妇女家庭捐衣物1655件,现金1750元,化肥2吨,被褥、儿童学习用品数件。几年来,累计为帮扶点和其他贫困村群众捐衣物5000余件、被褥25床,争取平价化肥14吨(其中二铵8吨,尿素6吨)。1997年,县妇联争取资金10000元,为普藏什村安装了电视接收转播台。截至1997年底,全县妇联组织与贫困家庭结对子数达101对,其中妇女组结对子达23对。1999年,县妇联为普藏什村争取资金20万元,修建人畜饮水工程1处,解决了该村610人、1300头(匹、只)牲畜饮水难的问题。2003年11月21日,省、州妇联领导深入三岔乡慰问了地震灾区的群众,为灾民捐赠棉被50床、衣物100套、慰问金400元,帮助她们渡过难关。2005年,县妇联倡议女职工为新城镇东山村面部烧伤女孩徐小兰捐款10056元。2006年,为石门乡梁家坡村张家坡社争取人畜饮水工程1处。1997年、2005年,分别被州妇联评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1999年,被省帮扶办评为“先进帮扶工作队”。
  “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饮水工程2001年,为新城乡晏家堡村争取该工程1处,工程总投资45万元,其中,中国发展基金会投资25万元,临潭县配套20万元。于2002年竣工验收,解决了该村290户、1300人、2200头(匹、只)牲畜饮水难的问题。2004年,又为三岔乡高楼子村争取该工程1处,工程总投资40万元,其中,中国发展基金会投资20万元,临潭县配套20万元。于2005年6月竣工验收,解决了该村175户、743人、1816头(匹、只)牲畜的饮水问题。
  妇女干部培养1992年,全县有1名女同志担任县级领导职务,5名女同志担任乡镇长,有3名女同志被提拔到机关科级领导岗位。1995年,各乡镇妇女专干配备15名,达到应配备数的80%,有9名优秀妇女干部被提拔任用。1997年底县级换届时,人大代表中女代表比例达到16.7%,党代表中女代表比例达到20%,政协委员中女委员比例达到8.9%,全县有副科级女干部23名,正科级3名,副县级2名,女党员占党员总数的20.5%。一类妇代会比例达到40%,三类妇代会由原来的30%下降到10%,妇代会主任进两委班子的有50人,占35%。2001年,提拔任用女干部10名,其中,正科级1名。2002年,全县共有副科级以上女领导干部38名,其中副县级女领导2名。19个乡镇妇联有12名妇女专干,7名兼职。全县141个村妇代会主任进“两委”班子的有25名,占村妇代会主任的18%,其中,村支部书记2名,村委会主任1名。一类妇代会达到48%,三类妇代会下降到15%。由于县妇联的呼吁和争取,2002年参加“两会”的人大女代表和政协女委员的比例比上届有所提高。2006年,村妇代会主任进“两委”班子的有38名,其中,村支部书记4名,村委会主任1名。提拔任用的女干部有8名。全县副科级以上女干部有49名,其中,正科级女干部11名,副科级女干部38名。本届人大女代表25名,占代表总数的17.2%;政协女委员11名,占委员总数的10%,大大提高了妇女参政议政比例。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