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党校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697
颗粒名称: 第十二节 党校教育
分类号: D261.41
页数: 2
页码: 433-434
摘要: 临潭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教员从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县农林局、县畜牧局、县土地局、县司法局等部门抽调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流动党校的培训内容贴近临潭实际、贴近群众需要,讲稿根据自情自编,通俗易懂。流动党校授课方式灵活多样,深入村组,使农村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及时学习、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农林、畜牧技术,学习农村实用法律知识。特别是一些交通不便、文化落后地区的党员群众通过举办流动党校的形式,受到了比较系统的培训。
关键词: 党校教育 党校训练

内容

县委党校坐落于县城西南角西庄子村,2006年有教职工11人,其中专职教师3人(讲师2人,助理讲师1人),均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教室1个,学员宿舍10间,办公室5间,库房2幢。
  1993年,临潭县委党校被州委组织部确定为全州党校工作改革试点党校。从教学、科研、机构设置、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后勤管理、发展第三产业7个方面进行了试点。
  干部短训1994年4月,在县委党校召开了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会议。采用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全县141个村的党支部书记进行了培训。
  1991年至2007年,共举办了科级干部理论培训班18期,培训1196人(次);举办乡村干部培训班15期,培训973人(次);举办公务员培训班8期,培训5306人(次);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15期,培训825人(次)。
  函授教育2003年开始,县委党校设立了甘肃省委党校函授学院临潭辅导站,开办函授教育。函授站坚持总院“社会效益第一”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从严办学,质量第一”的办学方针,按照“掌握基本理论,充实专业知识,增强党性素养,提高实际能力”的培训质量要求。5年来,累计招生151名,其中2003年招收经济管理专业大专班24人,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班44人;2004年招收经济管理专业大专班13人,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班21人;2005年至2006年招收学员49人。
  流动党校流动党校成立于1991年8月,采用巡回讲课和办培训班的形式,每年到各乡镇进行一次巡回讲课。流动党校的校长由县委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兼任,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教员从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县农林局、县畜牧局、县土地局、县司法局等部门抽调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流动党校的培训内容贴近临潭实际、贴近群众需要,讲稿根据自情自编,通俗易懂。流动党校授课方式灵活多样,深入村组,使农村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及时学习、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农林、畜牧技术,学习农村实用法律知识。特别是一些交通不便、文化落后地区的党员群众通过举办流动党校的形式,受到了比较系统的培训。
  1991年至2006年,流动党校共举办13次,培训29050人(次
  乡镇党校乡镇党校是1991年8月全州党校工作座谈会后成立的。根据要求,条件成熟的新城乡、冶力关乡、店子乡、总寨乡、陈旗乡率先建立了乡镇党校。1992年,扁都乡、八角乡、石门乡成立了乡镇党校,1993年羊沙乡、流顺乡、羊永乡创办了乡镇党校。17年来,乡镇党校累计培训14560人(次)。2000年以来,扁都、陈旗、总寨等乡镇党校组织乡村干部赴邻近地区参观考察基层组织建设、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工作,开辟了培训工作的新路子。
  临潭县党校教育情况统计表
  单位:人(次)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