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精神文明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692
颗粒名称: 第七节 精神文明建设
分类号: D64
页数: 2
页码: 427-428
摘要: 临潭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县委书记任主任,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任副主任,县直28个单位为成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文明办主任,办公室下设在县委宣传部,并有一名主办干事负责日常事务。各乡镇党委、各部门支部配备了兼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人员。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思想建设

内容

一、组织机构
  临潭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县委书记任主任,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任副主任,县直28个单位为成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文明办主任,办公室下设在县委宣传部,并有一名主办干事负责日常事务。各乡镇党委、各部门支部配备了兼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人员。
  二、文明单位创建情况
  1996年以来,全县共创建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1个、州级文明单位10个、州级文明行业1个、州级文明乡镇5个、州级文明村11个、州级精神文明先进个人5个、县级文明单位45个、先进个人20个、文明乡镇5个、文明村61个、文明农户2891户。
  全县共建有141个文化活动室、2个宣传文化站(新城镇和冶力关镇宣传文化站),其中冶力关镇宣传文化站在2005年受到甘南州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表彰奖励。同年冶力关乡被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表彰奖励为“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 先进站点乡镇宣传文化站。建成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新城苏维埃旧址),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肋巴佛起义纪念馆)。
  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工作领导小组,在县精神文明办下设办公室。各部门、各乡镇成立了相应机构。建立了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2004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分工的通知》。2000年以来,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参加实践活动600多次,参加6000多人(次),观看爱国主义、共产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图片、影片760场,8000多人 (次)。
  四、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1999年以来配合团县委、妇联、文体局举办了“临潭县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城关地区青少年卡拉OK大奖赛”,“旅游杯”、“电信杯”篮球赛,“树文明、讲新风”、“知荣辱、树新风”演讲和“移民通信杯”知识竞赛。在全县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公民道德建设,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临潭县第二届洮州风情旅游书画摄影展,首届冶力关旅游摄影大赛活动,农民“花儿”歌手大奖赛,洮州万人拔河,“拒绝毒品、珍爱生命”万人签名,“扫黄打非”活动。2003年冶力关镇发生特大暴雨洪水灾害之后,组织临潭县冶力关艺术团,为灾区进行募捐演出,募捐救灾资金近11万元。2003年在全县开展向冶力关和陈旗等地震灾区募捐活动,共收到县内外各界捐款15.4万元。2004年6月,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诚信临潭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县直33个单位为成员的“诚信临潭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开展“三大系列”创建活动,“争创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行业”活动。在全县各村制定《村民道德公约》、《村规民约》。2004年在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开展业务大练兵活动。
  五、精神文明建设工程
  2006年10月实施“电视进万家工程”,为城关、新城、流顺3乡镇红军遗属、老英雄、老房东、红军长征经过沿线的贫困群众,免费赠送了21寸彩色电视机300台。自2002年开始,积极贯彻落实“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共有12名贫困生受到资助。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机构

临潭县委宣传部
相关机构